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全景纪实 > 第42章

第42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德国在发展对国民党政权的军事和经贸关系的同时,对日本在中国东北三省建立的伪满洲国的大豆很感兴趣,希望从伪满洲国购进尽可能多的大豆。

希特勒决定让德国商人费迪南·海耶来办这件事。

海耶于1933年8月到伪满洲国,购买大豆的事办得很顺利,9月末返回德国。

1934年2月,海耶又抵达伪满洲国,与伪满洲国当局谈判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问题。

海耶声称,德国将承认伪满洲国;他将出任德国驻伪满洲国公使。

德国外交部怕在广州建兵工厂引起蒋介石的不满,通过外交途径向蒋介石进行试探。

蒋介石说,广州不久便会被收复;不介意德国的举动。

德国对蒋介石的答复很高兴,决定下大力帮助改组国民党陆军。

蒋介石要求德国派冯·赛克特接替韦策尔担任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以帮助改组和训练国民党陆军。

德国鉴于冯·赛克特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声望,担心他出任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会引起日本的不快而影响对日关系,因此决定派法肯豪森接替韦策尔,并让冯·赛克特陪同他一起赴中国履职。

伪满洲国把海耶的谈话公之于众,引起国民党政权对德国的严正抗议。

德国只好公开表示无意承认伪满洲国。

但德国与伪满洲国的大豆生意仍在继续发展。

为了加强这种贸易关系而尽量减少国民党政权的异议,德国于1936年初派了由基普部长率领的“研究委员会代表团”到日本、泰国、中国国民党统治区和伪满洲国。

实际上,这个官方代表团的主要目的是与伪满洲国当局达成大豆贸易协议,也就是用与伪满洲国当局进行官方谈判来满足日本方面的要求。

1934年3月,冯·赛克特再次到中国。

但这次他的使命是扩大德国武器向中国的出口和从中国进口军工原料,特别是钨、锡。

冯·赛克特这次分别与广州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用中国的原料换取德国军工项目、铁路项目的协议。

此后,以中国原料换取德国军火的交易红红火火开展起来。

克莱恩的公司以及德国国防部专门成立的对华贸易公司——哈普罗公司,对推动德中贸易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