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全景纪实 > 第61章

第61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庞炳勋当过冯玉祥的第2混成旅旅长和第3路军总指挥,是冯玉祥的得力干将。蒋、冯、阎大战时,蒋介石暗中收买了庞炳勋,致使庞倒戈反冯。庞倒戈后,蒋介石任命他为第40军军长,后又兼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城抗战时,他升任第10军团总指挥,接着又晋升为陆军中将、第3军团军团长。

庞炳勋虽然职位高,但手下只有5个步兵团,还不到一个军的人数,人员成分也很复杂。他本人虽然经验丰富,善于谋略,但已年逾花甲。庞一贯避重就轻,善于保存实力,是有名的“不倒翁将军”。他认为李宗仁是他的晚辈,所以对编入第5战区,受李宗仁的指挥不满。李宗仁开始也因这位“不倒翁”不好驾驭,对他怀有戒心。但李宗仁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以大局为重,表现出很高的姿态。

---------------

18.决胜台儿庄(4)

国民党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在日军进攻面前,为了保存实力,拒不服从蒋介石“务必死守黄河,绝不可放弃济南”的命令,不战而逃。致使几日之内,济南、济宁等战略要地和大半个山东被日军占领,此段津浦路正面大门洞开,为日军沿铁路长驱南下创造了机会。中国军事当局以违反战时军法、擅自撤退等罪,判处韩复榘死刑,改任孙桐萱(原韩部所辖第12军军长)为第3集团军总司令。

南线日军为了巩固南京和与北线日军会合,1938年1月中旬开始,由滁县、扬州一线北犯。至2月上旬,已攻占了淮河南岸的蚌埠、临淮关、盱眙等地。国民党第5战区的防御地域以徐州为中心,愈来愈小,南北与日军对峙,纵深仅余200多公里。在双方针锋相对的战略意图下形成的这一战略态势,使徐州会战已不可避免。

徐州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都城,位于黄河和淮河之间,地据鲁、豫、皖、苏四省之要冲,为津浦、陇海两条铁路干线的枢纽。徐州周围山峦重叠,河川纵横,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日军为了打通津浦路,沟通南北战场,然后挥师西进,攻占武汉,把徐州作为首要夺取的目标。国民党军事当局为了中原战场的安全,也把徐州作为必守之地,并任命李宗仁为第5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徐州,指挥津浦沿线作战。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桂林人,生于1891年8月13日,家境小康。他1910年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转入广西省陆军速成学校学习。毕业后任连长,先后参加过护国运动、护法战争、粤桂战争,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7军军长。北阀战争中,率部进入湖南,会同第4、第8军大败吴佩孚军,直驱武汉城下,并任进攻武昌攻城总指挥。后激战于南昌、九江,平定江西后,任中路军江左军总指挥。

北伐期间,李宗仁敌视共产党和工农运动。他的桂系军制造了东兰惨案,镇压了右江地区工农运动,迫害梧州工运领袖。他与蒋介石结成反共联盟,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杀害了大批共产党人。

此后,李宗仁与蒋介石的矛盾加剧。他不甘心居于蒋介石之下,先利用蒋介石和汪精卫的矛盾,联合何应钦逼蒋下野,继而勾结西山会议派排挤汪精卫,控制了“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1928年1月,蒋介石复任北阀军总司令,从李宗仁手中夺回了权力。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李宗仁失利,退守广西。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李出于爱国之心,积极主张抗日救亡,提出“焦土抗战”口号。1936年6月1日,李宗仁与陈济棠联合发动“广西事变”,要求国民党中央北上抗日,并将其部改称为“抗日救国军”。1938年3月,他指挥60万大军,进行了中外闻名的台儿庄会战。

台儿庄位于津浦路台枣(庄)支线及台潍(坊)公路的交叉点,扼运河咽喉,是徐州的东北门户,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从广西来到徐州时,鲁南保卫战已进入紧张阶段。日军坂垣师团和矶谷师团分东西两路南进,并以台儿庄为会师地点,然后策应南战日军,会攻徐州。国民党当局虽然调集了大量军队,但这些军队派系林立,恩怨很深,给统一指挥造成很大困难。李宗仁不仅善于军事、政治谋略,而且善于团结和统驭各类人才,化解各种矛盾,使第5战区的军队基本能够服从指挥,为台儿庄战斗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1938年2月上旬,台儿庄东北90公里的临沂告急,临沂是徐州的东北屏障。临沂一丢,从青岛登陆的坂垣师团就能直趋徐州,威胁陇海、津浦两路。但在这关键时刻,却没有预备队可供调遣,只能派守卫海州的杂牌军庞炳勋军团前往临沂固守。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