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李岩 > 分节阅读 1

分节阅读 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信的妻子告诉李信:“这几年洪水旱灾蝗灾不断,崇祯十二年六月十几,洪水淹没了庄稼;又数日,蝗虫扑来啃噬庄稼。从去年六月下雨后至现在还没有下过雨,水灾太大,毁坏庄稼,干旱太久,无

抚按接到报告,马上批示:“县衙应密拿李信监禁,毋得轻纵。”

宋县令接到批示,当天夜晚,就悄悄捉拿李信下狱。

捉拿李信还是被附近的老百姓看见了,衙役也出来悄悄告诉了外面。

饥民听到这个消息,聚集在县衙门口,为李岩叫屈。在县城有一个卖艺女红娘子,武艺超群,饥民在她的率领下,砸烂了监狱,救出李信,然后带领饥民,到山上去落草为寇,打家劫舍。

红娘子人才出众,武艺超群,拥戴李信为农民军的首领,愿意嫁给李岩为妻。饥民都齐声叫好。

于是《劝赈歌》就到处流传,灾民唱着李岩的《劝赈歌》,到富豪家里捐粮。不给就在他们的仓库里去找粮食,粮食多的,就招呼灾民搬走。

受到损失的富豪就跑到县令那里,叫县令出面禁止。

宋县令本来就不高兴李岩跑到县衙来劝自己停止征收钱粮,要县令赈灾。不听,他就把自己的粮食散发给灾民。散发了自己的粮食不说,还编了一首《劝赈歌》教灾民到各处去唱,叫富人捐献粮食,救济灾民。宋县令就叫差人拿着捉人的令牌出来发布命令。

差人说:“县官有令,聚集的老百姓,必须马上解散!各自去干自己的职业。不许借名求赈,恃众要挟。如果违反禁令,就是乱民。要捉拿归案,追究罪行。”

县官的禁令,激怒了饥民。饥民击碎令牌,一齐跑到县衙门口,大声高呼:“如果不准我们劝赈,我们这些人终究要饿死!不准我们劝赈,我们不如一起去抢好了。”

李信,一个举人,怎么愿意落草为寇。趁人不注意,跑出山寨,到二哥教拳的地方。

李信的二哥李仲说:“看来,杞县也不能呆了。官府要抓你,饥民要抓你去当头领。我们从河内出来有几年,陈奏廷的事情,风声也许减弱了,我们还是回河内去。”

两兄弟就离开杞县回河内。一路上,《劝赈歌》到处的饥民都在唱,成为饥民求赈济的歌曲。“李公子”的名声传遍了河南、陕西、山东。

李信本是官宦人家,爷爷就在做官,有人叫“李公子”也很正常。李信的嗣父李春玉字精白,兵部尚书也叫李精白,杞县人,被崇祯打入逆案。饥民以为李信是李精白之子。当然就是李公子。

十月,李信兄弟二人回到河内,才发现河内的水灾旱灾蝗灾,比杞县还严重。

宋县令面对这个乱局,只得派人去把李信请来商量解决的办法。

李信说:“现在只有马上向老百姓宣传,由于旱灾蝗灾,暂停征收钱粮三饷。马上劝富室出米,按平常年份的价格,由官府来卖。估计就可以平息老百姓过激事情的发生。”

县令马上到县衙门口去宣布,暂停征收钱粮。县衙还将到各富室那里去劝富室出米。县衙将按照正常年份的价格限量出售。

县令宣布后,老百姓都说:“我们现在就听县令的劝告,回家去。如果没有低价米出售,我们还要到县衙来。”说完,就陆续离开了县衙。

宋县令听了老百姓的话,如果没有米出售,还要再来。如果不发粟米到市场低价出售,就可能激起老百姓叛乱。如果米卖完了,老百姓再来,怎么办?就派人送报告到按察司:“举人李信谋为不轨,私散家财,买众心以图大举。打差辱官,不容比较。恐滋蔓准图,祸生不测,乞申抚按,以戢奸宄,以靖地方。”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