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
李自成的条件是:
一、割让河南、陕西、四川为大顺国。在西北由李自成自由发展。
二、封李自成为大顺国王。但是不接受明朝皇帝的诏书、不朝见皇帝。
三、犒赏大顺百万军队。
作为回报,大顺军队将:一、退回河南。二、压制群寇对明朝的侵犯。三、大顺派精兵,帮助明朝剿灭辽藩。
松山之战,洪承畴大军被围。吴三桂献计说:“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我愿奋勇当前,经略可率众随后,何为坐以待毙乎?”洪承畴同意了。吴三桂于是故意向清兵的重兵处突围,竟然由此而走。洪承畴不敢跟上,结果被围松山,不久后投降,辽东丢失。
吴三桂见崇祯封了自己平西伯,又命令自己到北京商量京城防务。自己安排一些自己走后的防务问题,以防清军槎搿?br/>
吴三桂还没有走,大顺的李自成的军队,就摧枯拉朽似地向北京攻来。
崇祯又命令吴三桂所有军队撤进关内勤王。宁远的军队是明朝精锐中的精锐,是久经战火考验的军队。撤走宁远的铁骑,崇祯已经不顾明朝对清朝前线的防务了。
吴三桂接到这个命令,只好撤退。关外有大量屯垦的汉人,有军官的家属,有地方的官员,也要撤退。有人说吴三桂有意拖拖拉拉。我看也不能完全怪吴三桂。这样一支军队加上老百姓军官家属地方官员,也走不快。
明朝的大臣们都同意这样的条款。原因是,马上就可以解除北京的危机。还可以一同剿灭辽东的满族叛乱。
崇祯皇帝否认了这个不接受诏书、不朝见的条件。谈判失败。
如果崇祯作为一个临时的解除危机的办法,马上就可能去进攻清军,大明大顺一同去剿灭清军叛乱。明朝的日子就会缓过来
崇祯皇帝在北京急得冒火,也没有办法。他今天杀这个,明天杀那个,得力的军官,不是战死在前线,就是被他杀了。明朝的官员中军队中,谁愿意来保卫这样一个昏君。
一月李自成大顺军队东征北京,突破宁武关,杀守关总兵周遇吉,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明朝官吏姜瑞、王承胤纷纷来降,又连下居庸关、昌平。
三月十六日大顺军队的刘宗敏李过的先锋军队,兵临北京城下,随后,十七日李自成带领的大军也到了北京城下,并完成了对北京城的包围。如果北京城要认真抵抗,皇上与官员,军队和老百姓,上下一心,军民一心。利用北京城的高大城墙,利用城内的火炮。吴三桂的军队像袁崇焕一样带兵来英勇拼杀。李自成也难于进北京城。
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甯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
十八日李自成对自己能否打下北京城持怀疑态度。就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秘密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