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秦穆公眉毛扬了扬,显出一丝兴趣,“宋国想结交我大秦?是不是刚和晋国结盟,怕我大秦怪罪,来堵寡人的嘴?”
青苔一听此言,大惊失色,连忙跪下,口称,“公侯容禀,我宋国之所以结交晋国,是因为先襄公泓水之战为楚所败,因此我宋国与楚成为世仇,无奈国小力弱,事不能济。无奈只有结交大国,以图报复。晋国乃我国北邻,素来敦睦,我先君襄公曾于晋侯有恩,因此嘱我成公倚为外援。但我宋国一向重视宋秦邦交,因怕引起友邦误会,故外臣特奉我主之命,解释国策,以达公侯天听。”
这时,秦国朝臣中也站出两人,众人视之,乃右庶长蹇叔。蹇叔出班奏道:“宋使素秉忠义,此次为与晋国结盟之事不辞劳苦,远来我大秦,解释国策,足可显出宋国真心与我大秦交好!”
穆公正在沉吟,殿下又闪出一人,乃左庶长百里奚,“臣以为右庶长所言极是!我大秦数百年来开疆拓土,无一不是力战得来。然诸侯虽多,却也分可攻与不可。当下我大秦当务之急乃南下攻楚,因此与晋、宋交好也符合我国利益!况晋文公乃是主公所立,两国目前也堪称敦睦,不可再生反乱,以为外人所乘!”
这时,右边武将班中站出两人,乃大将白乙丙(蹇丙)与百里孟明视,两人也极力附和。穆公眉头逐渐舒展开来,最后下定了决心似的忽地站了起来,“寡人愿与宋国结百年之好!设宴款待宋国使臣!”
公元前634年,宋成公四年。
这天,咸阳城外来了一队黑色车马,插在车前的“宋”字大旗迎风招展,车前一幅大字:邦交永睦。远隔千里的中原诸侯宋国,怎么来与远处西陲的秦国交往起来?这中间到底有什么秘密?
就在秦国百姓纷纷议论之际,宋国车马却昂然进了城,后面是指指点点,交头接耳的秦国人。
这队宋国车马一路疾行,直到迎阳驿馆才停了下来,早有等候已久的秦国官员迎了上去,从主车中蹦出一个绿衣少女,大步流星朝前走去,边走边嚷:“我爷爷呢?”此人正是宋国使团副使蹇伯姬,秦国官员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从车驾中又站起一人,轻轻掀开车帘,望着伯姬的背影,微笑而无奈地摇了摇头。秦国官员连忙又迎了上去,“请问阁下是?”“在下宋国正使,中大夫李青苔,奉公侯之命特来拜会秦伯!”秦国接待官员连忙将青苔一行迎入馆驿。
青苔等喘息甫定,只听得门外高喊:“右庶长驾到!”青苔知道是秦国重臣蹇叔驾到,连忙起身去迎。没到门口,蹇叔早已大步走进来,虽花白胡须迎风飘摆,但精神矍铄,脸上却早已经是满面春风,“原来是青苔大人!幸会幸会!”“下官拜见相国大人!”这时伯姬早冲了过来,一头扎在蹇叔怀里,娇嗔道,“爷爷,可想死我了!”蹇叔笑得合不拢嘴,一边抚摸着孙女的长发,一边不迭地朝身后的侍卫摆手,“你们先退下!”
青苔连忙趁热打铁:“外臣奉我主之命,特携黄金千两,白璧百双,献于阙下!”
…………
青苔毫不怀疑自己出色的外交才能,怎么说也在理藩院受训过一阵子(在蒙邑创办的学校)。现在这件重要的外交任务已经轻松完成,青苔想着,不禁咧了咧嘴,笑了起来。直到发现周围人一个个投来异样的眼光,才发现自己正走在咸阳的大街上。才想起来,自己是因为此行的任务已经完成,而特地出来放松一下,出来了解一下咸阳的风土人情的,于是表情严肃了起来,仔细打量起身边的景致。
说起青苔的爱好,恐怕最大的一个就是爱猫。
好不容易寒暄过后,屋里只剩下蹇叔、伯姬与青苔三人。青苔近前一步,朝蹇叔深施一礼,“晚辈此次奉宋公之命来到秦国,是有重要国事商议!”
…………
第二天,秦国咸阳大殿。一位中年王侯斜靠在御座上,鼻梁挺括,两道浓眉下面是一双深不可测的眼睛,百步之外就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经过精心修饰的小頾偏向两边,如刀切一般的脸颊面无表情。只是斜靠在御座上,用眼角睥睨着他脚下的一切。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
只见秦穆公朝侍从摆了摆手,只听得殿前传礼官高奏:“传宋国使臣上殿!”
早已等在殿外的青苔一行连忙上殿,离穆公还有十余步远之处,深施一礼,“外臣奉宋公之命,有重要军国大事特向公侯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