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第二十九章 海内存知己 下
军帐内坐在灯下批阅公文的鸣瑛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想着,已经到清平关外,军务当然忙不完但也不见得紧急,之所以深夜尚且不眠,完全是因为焦急于“劝降”的进展。
“劝降“照理说只是一个幌子,虽然拿了不少贿赂,更被和亲王的势如破竹吓倒,那群人到底还是吃朝廷俸禄的官员,卖了朝廷还要给自己留点名声。第二呢,尽管作了不少功夫,明霜作为丹霞郡守之下第二号的官员,又兼司库,掌握着清平关军政大权,但是,清平关毕竟不是他明霜一个人说了算的地方。职司上清平关内他的位阶最高,然文武分职,他作为丹霞司库有权调动清平关军队,但是这种调动如果超过职权,清平武将也可以将他拿下送交郡守。
六月初三,苏台清扬前军抵达清平关外三十里。
前锋的总指挥是清扬座下第一的亲信鸣瑛,军队来到集方镇外扎营后,鸣瑛亲笔写了一封“劝降书”,派出使者,连夜前往清平关“劝降”。
此时,苏台清扬的军队共五万七千人,当然不包括各地守卫城池,维持治安的巡城司马和县府屯田军。这五万七千人中,除了永州郡直属三万军队,收取齐郡一万多人外,剩下的都是自发来投军的平民百姓。清扬选择其中身强力壮、反应敏捷者录入军中,其他的都劝他们回家种田,若从远地而来,另发路费。起兵几个月里来,苏台清扬和永州将士表现出“解民倒悬”的义军应该有的素质。清扬严禁军队骚扰百姓,也尽可能的让战争对百姓的影响减少,永州各地春耕依旧,街市俨然。大军所到之处秋毫不犯,且每到一处必张贴安民公告,惩处当地民怨沸腾的官员和豪强,而对于官声卓越的地方官则尽力加以拉拢。
鸣瑛曾对挥师齐郡的将领说“我们的主人和亲王苏台清扬殿下并不是出于个人对凰座的渴望才兴起刀兵的,清扬殿下是不忍心看百姓挣扎于水深火热,更不忍心看苏台日渐衰弱,故而以皇族子弟的责任感来重整乾坤。我们兴义兵以安天下,绝不能反而做出让百姓无法接受的事。那些清正廉洁被百姓称赞的官员,即使一时不肯投诚,也不要为难他们。两军交战,生死相搏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战斗结束后,能够不杀戮就不要杀戮,那些优秀的官员以及为朝廷舍生忘死的人,战死或者不得不处决后也不要危难他们的家人。”
“对百姓而言,朝廷就是他们身边的官员。”鸣瑛这样说明,生活在地方上的人,凰座上是什么样一个人,大宰是否高贵端方,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对他们而言,国家的整个体制浓缩为一地的父母官。所以,即便在四海动荡的年月里,也会有一些地方,因为拥有一位出色的地方官而如世外桃源。他们对朝廷的感受,对皇帝的忠诚都表现在对地方官的评价上。
“但是本王不愿意这么做……是不是立刻就不英明了?”
昭彤影微微一笑:“殿下的想法,臣也是明白的。出兵清平便是高举叛旗,如今已有清扬殿下反叛在先,殿下不想无名出师。清扬殿下的名义虽然不周全,到底还是个合情理的名义,若是殿下无名出师,反而落了下乘。”
迦岚微笑点头。
“那么,我们就把希望寄托在清平关的那个人身上吧。”做臣子那个双手一摊,摆出“你要面子我也没有办法”的表情。
“那么,那个人又会如何选择呢?”
“当初江荻红的苏郡叛乱何等声势,却因为叛军杀害了郴州的洛西城,劫掠郴州百姓,顿时离德离心,被百姓抛弃,最终只能放下武器向朝廷投降。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希望各位将军牢记在心。”
现在永州郡的义军已经逼近第三个郡——丹霞郡前沿要塞清平关。为了得到清平关,她和清扬作了不少铺垫。首先是在永州选择家世出色,本人也有才干和企图的人,通过那一年京考,以阶上进阶的方式送入朝廷,然后通过天官内预先铺垫好的人,不着痕迹的送到丹霞。那一年的主考涟明苏这个人选,其实早在好几年前大家都有公认,若论文采出色,博闻强记,六官官长中涟明苏第一。人们甚至说,若是偌娜早一些得到太子,太子傅的人选非涟明苏莫属。涟明苏和清扬约定,一旦点为主考会出的题目的范围、类型,清扬让那几人去准备,又从郡中找文采出众的人先做了几篇文章,让那几人背熟。故而那一年京考,永州所有阶上进阶的考生都“凭着真本事,毫无争议”的进阶,然后按照鸣瑛的安排,分配到各地。
只可惜,丹霞郡的那个人完全是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想到这一点鸣瑛就忍不住顿足,如果那个人不是野心过大违反了她的安排,她和明霜可以共同控制清平关,不,不要说清平关,就算把整个丹霞郡拿下也是举手之力。
六月的丹霞应该已经是夏日了,可这块地方的气温仿佛永远比其他地方要低那么一点。二更时分,行军帐内穿单衣都坐不住了,让人难以想象,几十里外的地方还暑气逼人,热的夜中难眠。
“难怪清平关以前叫做清凉关,果然是避暑的好去处。记得丹霞大营兴起前,丹霞郡的富裕人家常常在夏日里到丹霞山消夏。”
“那个人啊,那个人的心思实在是无法琢磨。”她再度叹一口气,一脸“这个世界上怪人总是那么多”的无奈。顿了下,正色道:“若是明霜拱手让关,殿下又不肯先发制人,那么我没有办法,我们另图他计。若是明霜如我所愿,恪守清平关寸步不让,靠他能动用的力量,加上丹霞原本就被清扬殿下从上到下贿赂过一番,只怕守不到底。”
“嗯。”
“若是如此情景,臣要帮那人守住清平关——纵然一时便宜了朝廷也罢。”
迦岚思考了一会儿,缓缓道:“本王答应你,若是明霜据城固守,两相僵持,本王愿助守军一臂之力。”
昭彤影笑了起来:“一臂之力……这倒是不错的出师之名,虽然也不周全,不过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