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武则天拉着太平的手,轻声道:“太平,哀家为你找了个妹妹,你看……。”
她用手指着站在烛台下的上官婉儿,“她叫上官婉儿,比你小,从今后,她将日日夜夜陪伴着哀家,也会陪伴着你,你要好好善侍她。”
太平转身去看那个瘦弱的女孩,她很美,就像微风中的荷花,美而不俗,她的身上有一种由知识的积累而形成的独特气质,深遂的美丽,可以空透一切的、罕见的美丽。
可是这个女孩儿,总让她觉得有她身上有种不祥,心里升起一种无法言明的淡漠。
而上官婉儿也在注视她,关于她,她听得太多,这位大唐唯一的公主,她的出生不仅为关中带来一场彻解旱情的大雨,击退入侵突厥的喜讯,而且带来了种种传说,她落地的刹那,大明宫所有的牡丹一齐开放,开得娇艳异常,浓郁的花香笼罩着整个大明宫,久久不散,她的额头上有出自娘胎便有的,形如牡丹的胎记,还若有若无的散发着花香,她惊人的美丽完全无法用语言描述,总之,她完完全全是一个凡人无法企及的女子,她不仅过目成诵,而且辞采风流,她有一种超然的智者风范,似乎永远游离在尘世之外。
暴雨越下越大,他麻木的站着,门开了,武则天的侍女递出一把伞,“贺兰大人,天后请您回府,天后要奴婢送大人一把伞。”
他接过伞,门又关紧,他紧紧的握着伞,慢慢的走回住处,慢慢的撑开伞,才发现伞里有张纸,寥寥数语,“赠君慧剑斩情丝。”
他苦笑,斩情丝?好,就让别的女子来替我斩断这千丝万缕的情丝。
他换了衣服,又是年少风流的贺兰公子,呼朋聚友,既然生命于他而言无太多意义,把它轻掷了又有何妨,将心底那个影子抹去,虽然辛苦,虽然抹得出血,终不致为她而游戏人间吧,她只是心底深处一个不知深浅的影子而已。
李贤跪在丹墀下,“天帝,臣儿请天帝许臣儿在文史馆对范晔所著的《后汉书》进行注释,这是臣儿长久以来的心愿。”
婉儿深深的向太平施礼,在看到她美丽的同时,她也感到了她的不可一世,她知道她的骄傲与蛮横,她颐指气使,她是另一个武则天,于是婉儿在见到她的第一眼便把自己定位在她的奴婢的位置上,她知道唯有这样才能换来她的信任与友情。
而太平,只是淡漠的看着她,仿佛她只是一个稀淡的影子,她不知道这个清丽的女孩子将给她的家庭和大唐的天下带来怎样的冲击,她只本能的与她保持着距离。
可儿坐在寂静的庭园中,月亮的清辉如水一般洒满了她的全身,她仔细的擦洗着最后一个水晶风灯,这是今晚的最后一个,也是一年来,可儿擦洗的第一万个风灯,她熟悉这种灯的构造,每一个精巧的机件她都谙熟于胸,她幻想着这些灯被挂在东宫中每个角落的样子,她爱这样美丽的东西,就像她爱东宫里的一草一木一样,这里留住了太多太多关于李弘的记忆和他的爱情。
武则天侧目看了看李治,见他不置可否,便柔声道:“贤,你现在是太子监国,你必须临朝听政,你没有太多的精力可投入这项注释工程的。”
李贤道:“所以臣儿请天帝,天后允许臣儿能够不问政事,让臣儿全身心的投入学术研究中。”
李治垂目看着地,慢慢道:“即是如此,朕准了,拔给你十万两银子,特你使用文史馆所有资料和招纳贤才的权力,你把这个工程当做事业,就必须兢兢业业的完成它,不许你半途而废。”
武则天接道:“虽是如此,贤毕竟是太子,不能完全脱离朝政,每天早朝你应到朝中听政,午后再去文史馆。”
李贤恭敬的行礼,大声道:“臣儿谢天帝、天后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