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首东顾 > 第131章

第131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而按照福船样式的中大型商民用海船,被大秦大量应用在货物、人员运输上,现在有大约三千余艘,除了一半在黑海、里海(里海只有少部分,只有行驶在萨里国和乌拉城之间的航线上)外,其余的都应用在了西海,密切地维系着西海半岛和大秦大陆的联系(海路是两者最主要的联系方法,而且在在建州和北州道路交通开发完善之后,它也是主要的联系方法,这主要和它的环境和气候有关系。)。

而大秦的海军舰船,除了那五艘非常神秘的多桅多帆船外,现在是加强版的福船(刘镇宇这么称呼的)。这种船在前面加了撞角,装甲得到加厚,在甲板上有数十部改进版的直射床弩(这种改进的床弩同以前的最大区别就是它不但可以发射巨箭,还可以直线发射“炮弹”,一种特制的火油弹),它被大家称为直射弩炮。毕竟在海上对于木制船来说,火油弹比巨箭的威力要大的多。现在海战的方式除了撞击,远程巨箭、火油弹打击外,最重要的就是接舷战了。

目前的大秦海军在北部这部海域里还是无敌的(好像也没什么势力在这里,海盗的老祖宗维京人现在都是大秦的渔民和水手了),但是大家都明白,大秦海军的希望还在那五艘神秘军舰的身上,现在的大秦海军军舰只是以后征服世界海洋的伟大海军的先驱。

在西海,落日海,这里遍布了大秦渔船、商船的足迹,而且大秦年轻的海军也把这里当成了自家的花园,数年下来,非常熟悉了,早已经绘制成了一幅详尽的航海地图了。

“你知道最近我授权王天源大主教发布的那个制令吗?”刘镇宇问道。

“陛下,我知道。制令就是新教圣典、仪式等正式书籍和场合必须使用汉语!”高晨答道。

“是啊,新教是我们的利器,它是我们传播华夏文明的强大武器之一,另一个就是军队!虽然这个华夏文明与大唐那个文明有许多不同。是呀,有许多不同,”刘镇宇开始沉吟起来,过了一会,突然又问道:“高晨,你知道一个文明最重要的是什么?”

高晨不知所措地摇摇头,对于这个比较宏观的问题,他还有些不知怎么回答。

“那就是在保证自己的根源文明和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部优秀的文化等诸类东西,加以消化,丰富到自己的文明里去。一个文明如果总是一成不变,不管它当时是多么优秀,它就不可能总是保持在世界的前列。如果它一直保持着封闭和自大,那么等待它的只有衰落和灭亡。”刘镇宇一口气说了一通,停了下来歇口气。

“跑题了,还是转回正题来吧。我已经去信告诉薛裕和印度王国主持传教的传教士,告诉他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巩固在信度河,五河流域的成果。对于新教继续向东发展,我看是困难重重,首先它在语言和生活习俗上的差异,还有世界观等思想方面的差异,使得它在南亚半岛上占据优势是不可能的,顶多是为南亚大陆上的宗教纷争多添乱而已。如果它为了迎合南亚大陆当地的实际情况而进行大肆修改,那我们就不承认它是新教了。哈哈!既然传不过去就不要传了,让那里继续保持纷乱的宗教和民族局面吧。”刘镇宇大声说着。

沉思一会,刘镇宇摇摇头说,“不管它了,后世是怎么样,我们是管不着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要靠自己去创造!不说这些我们身后的事情了,来说说我们的海军吧!”

在去年的十月节日月过完后,刘镇宇将一家大小搬到了威海去了,把一国政务尽数甩给内阁,每天只是看看报告就行了。不过最重要的总参谋部的军队指挥总部是只要刘镇宇在国内,那么他在那里,一整套班子也搬到那。而海军大臣、副大臣也跟着过来了,毕竟这次是大秦海军的大事。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原来在洛州亚速海附近的海军基地已经大部搬了过来,这里现在叫大秦海军船舰所。而威海造船厂在国家的大力投资下,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造船厂了。

按照沙船样式制造的轻型海船由于有不错的远洋能力,而且造价低廉,很快被大量地应用在近海、远洋的渔船,现在已经有了大约上万艘,而在西海和落日海(挪威海)占据了三分之二(其余在黑海,少部分在里海),大家都亲切地叫海狐。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