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反三国演义 > 第92章

第92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异史氏曰:中兴一统,而至大封功臣,则本书已终篇矣。乃余音绕梁,犹有文字在后,复大写衣锦西凉,马孟起翩然振旅,而旋师淮北。又更有赵子龙别袂江南,一段文字入来,并骑轻装,真不愧轻裘缓带;岂止三吴士女看煞英雄,即千载读书人,当亦无不点头咂舌也。沿路叙来,令人不知此是熬尾文字,几仍在急寻下文读,虽不免团圆老调,却美满又大不同。两番谒墓,一父一君,只令人热泪飘潇无端陪洒;是可见满纸血性,一部书终是泪痕耳。此以老杜丞相祠堂一诗,音节入文之妙笔,所谓翠华想象,惟有空山;玉殿虚无,何来野寺,一体君臣,则在马岱眼中,且不过一片石人石马,而文笔乃亦回川断涧,哀韵缠绵。是只此一段尾声,己写尽离合悲欢四字,特全书一笔包尽,更无一点闲笔,到底只是不懈!

马超在洛阳接二连三,圣上赐宴,群公请酒,忙了十余日,方才屏当清楚。马超兄弟入朝辞驾,奉诏二子均赐爵关内侯。超谢圣恩,带了家眷,领了兵队,全军出发,回转西凉,满朝文武,倾城饯送。云长举酒道:“孟起此去武威,好生安抚军民,镇定羌氐,西边之事,便以相付,夙夜小心,无负职守。”马超接过,一饮而尽,说道:“谨遵台命,此去当奉行威德,不敢令中朝有西顾之忧。”文武送出京城十里方回,云长令关兴文鸯选出潼关,方才回转。

马超到了长安,诸葛均又是一回欢迎,一回观送。军行迅速,到了金城,韩遂出城相迎,说道:“贤侄有志竟成,衣锦还归,老将军当含笑九泉矣!”马超道:“小侄成功,皆叔父帮助之力也!”随将程杨二将恩命,交与韩遂,特别抚恤了二将家属。住了数日,回转武威,武威人民,扶老携幼,郊迎三十里。马超坐在马上,思想当年兴兵报仇,缟素兴师,如今衣锦还归,皆由扶助得人,所以至此。从此整兵驻守西凉,抚辑羌氐,上报圣恩不提。

如今且说兵度阴山的曹彰,一意扩张势力,一日领着从兵,在阴山打猎,来到昭君墓前休息,追思往事,颇怀悲感!只见墓碑后面,写着一首诗,也是天性所关,不觉有些枨触,彰细细观看,上写着:

汉皇厌功臣,韩彭尽俎醢;美人馈冒顿,白登围始解。武帝收朔方,山河郁烟霭;

国力日以疲,卫霍不长在。哀彼王明君,请行何慷慨!岂乐伍狐貉,将欲填沧海。

呼韩款塞来,汉皇欻已悔。墓草一何青,宫柳盈谁待?嗟余违国眚,穴居久危殆!

笙虡已消歇,遑复问鼎鼐。念我同气人,荒墟曜珠璀,怀古增感伤,从何问真宰!

曹彰读罢,反复凝思,语左右道:“此必东阿王作也,痕遗迹犹新,当离此不远!”火速下令左右,四处搜求。隔了数日,有一胡人来营报道:“禀上大王得知,在山阴山北麓,有一汉人,前后居住数年,穴居酪饮,绝不言语,闲来无事,常常替人牧放羊马。”曹彰闻报,即领亲随,火速驰赴,来到阴山北麓,远远地在马上见高坡上有一人,毡笠羊裘,丰神飘举,毡庐毳幕之中,那里有这宗人物!彰下马趋视,正是四哥曹植,在那大难之后,绝塞之中,异地重逢,两兄弟不由得抱头痛哭,良久方止。

曹彰将别后一切情事,细说与曹植知道。植流涕道:“出亡以来,早知有此,吾弟一言情事,使人心碎,家亡国破,尚复何云!”曹彰便把自己近来在塞外建国情形,告知曹植。植太息道:“弟能报仇,甚善甚善!兄频年流宕,不欲再入人间,各行其志可也!”彰坚邀还营,李典诸将,亦皆上前参谒,共话当日,相与涕零。以植不乐居军中,为植筑室阴山北首,任其居止,以尽余年。那才高八斗的曹子建,也就长此终古!金枚玉叶,死葬蛮夷之域,却还得弟兄聚首,可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了!我这反三国志完全无缺,就此收场。正是:

河西衣锦,天马归来;塞北羁居,鹡鸽永叹!所有余情,请于下文再见。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