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39年,苏联的大清洗正是高潮,直到苏芬一战吃亏不小。斯大林才清楚,清洗对苏联红军的战斗力造成了多大伤害。从40年起,斯大林采取了一系列的备战措施。如召回了数千“大清洗”中被判刑的军官,开设了军事院校,恢复军衔制度等等。并实施了义务兵役制,使苏联红军的总兵力在41年初达到了420万。
同时,斯大林开始大力发展国防工业。至德国进攻前的一年多时间里,苏联就装备了一万七千多架飞机,其中新式飞机,如伊尔-2,就有四千架;装备坦克一万八千多辆,其中新式坦克,如T-34,就接近六千辆。
按说,以苏联红军的实力来看,即便是打不过德军,也不会相差悬殊,不至于吃亏太大。要知道,苏联红军的换装是以西方防线为主,一多半的新装备,都武装了西方方面军。苏军与德军的装备差距不是很大的。
然而,斯大林刚愎自用,他的两个判断失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其中,一个判断,是关于德国的主攻方向;另一个判断则是关于进攻时间。
在进攻方向上,斯大林认为,德国要是想打一场长期的大规模战争,那乌克兰的粮食和顿巴斯的煤,就是必不可少的。他否决了总参谋部,关于“德军主攻方向是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的判断,断定德军将主攻方向为西南方。
政府竭力想避免与美国开战,但想到美国不知破译了日本多少密电,就觉得前途无亮了。而日本“主张积极行动的人士”正在增加,军部越来越明显的主导了国家决策,这里的军部是指海军军部。他们要求突袭新加坡,以排除美国军队使用新加坡的一切可能性。
与此同时,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情报来源,华盛顿的意见变得相当的混乱。人人都估计,日本要在东南亚继续推进,却不知日本已决定进攻美国。
既然进攻新加坡,就会与美国开战,那就不如一次解决美国和英国了。日本的实力超过另一个世界不少,又是集中了全部力量在东南亚,举倾国之力一战的话,还是有四分胜算的。加之,还有中国提供支援。假如说不能战胜美国——日本也知道多半没戏,称霸太平洋,却也足以守住占领区了。
值得一提的是,山本五十六也没有过多的反对,估计也是觉得可以一博了。
日本连续在鹿儿岛等地,进行了多次演习,在外交上施加压力,也为日本的进攻作准备。
大清洗刚刚结束,谁敢与最高领袖顶着干?!
而在同时,德国的“芭芭罗萨”计划,也已经准备就绪。希特勒光是德军就准备了150个师。
希特勒的计划不错,德国的海军太弱,但进攻不行,却也足够防守用的了。英国别说登陆欧洲,就是北非战场,隆美尔已把英军打的屁滚尿流。德国有整一年的时间对苏作战,只要消灭了苏联,德国就稳居不败之地。到时候,即使美国参战,也为时已晚。
至于德军打不过苏联红军,这样异想天开的念头,元首阁下想都从来没有想过。
正文第122章[全]
尽管苏联在苏芬战争中,吸取教训,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在41年5月15日,德国的进攻一开始,苏联还是吃了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