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建文天下 > 第八十六章 君心本应如铁石

第八十六章 君心本应如铁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夏原吉幼年丧父,力学赡养母亲,以乡试入太学,逐步升迁到户部侍郎。他深知民间疾苦,敢于任事,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官。在奏折中,他阐述了摊丁入亩和白银税赋的弊端,他所说的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这不是他叛乱的理由;他最反对的是一体纳粮,他认为士人为四民之首,国家应该优待士人,不应该将其等同于农夫、商人和走卒,否则到时候士人将斯文扫地,百姓对士人失去了敬畏,士人如何辅政安民?如何安邦定国?到那时,恐怕国将不国了!”

说到这里,朱允炆苦笑了一声:“平心而论,夏原吉所担心的不是虚妄,但是朕却有不得不做的苦衷。”

“皇爷爷在世的时候,朕还觉得他管的太多,朕在武学开幕式上大放厥词,要征服四夷,那些话在今日看起来非常幼稚可笑,皇爷爷立刻令朕去鸡鸣寺静心思过,朕还有些不服气。等朕登上了皇位,没有皇爷爷支撑,才知道世道艰难,燕王之乱,河北一片废墟,练子宁上书说,北平周边的村落十不存一,百姓死伤者不计其数;开拓东北和征服朝鲜,耗费了大量军力钱粮,至今尚未竟全功,朝鲜的李芳远至今还没有被擒获,而他的那个高丽国也还在支撑;京中更是出了叛乱,朕的亲弟弟也参与了叛乱,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朕觉得非常的孤独,朕现在已经没有可以说真心话的人了,即使是面对皇后、太后,朕也做不到畅所欲言。为了允熥的事情。太后已经找了朕好几次,但朕还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所以才到孝陵来图个清静,另外朕觉得能够理解朕的,也只有皇爷爷了!”

……

朱允炆说完这些话,胸中块垒略微去除了一些,他转头望了望侍立在一旁,却毫无反应的长福,心中有些欣慰,也有些失望,不过他继续道:“长福,朕和你说这些,是想知道,如果先帝在世,会如何处理这些事情呢?”

朱允炆回身坐下,拿过桌上的奏折,递给长福:“你看看这份奏折吧,有什么想法没有?”

望着朱允炆递过来的奏折,长福脸上的肌肉微微动了动,却没有接过来,而是躬身施礼道:“皇上,先帝有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老臣不敢,而且老臣也不识字!”

“不识字?”朱允炆有些诧异的望了望长福,但也没有强迫,而是放下奏折,望着窗外,缓声道:“长福,王度王子中被朕赐死了,你知道吗?”

“老臣不知!”

“呵呵,”长福这种毫无好奇心的回答方式让朱允炆有些无奈,但他也并不是想要什么回答,而是有些话藏在心中太久了,想说却没有合适的人选,想来想去,只有这个先帝的总管,现在守墓总管长福比较适合,这里戒备森严,并且长福余生都不会离开这里,和他说话,其实和空气说话差不多,不用担心泄密等等后患的问题。

“老臣不敢说!”长福闻声,却跪倒在地,不肯发表意见。

“朕恕你无罪!”

“王度是朕的第一个谋臣,也是朕最信任的人,论学识他远不及黄先生、齐泰、方孝孺等人,但其军略、谋算却远胜之,因为他们都过于迂腐和书生气了,对军国大事过于想当然,提出的策略往往不切实际。所以自朕成为储君之后,王度就一直跟随在朕的身边,在组建武学、近卫军以及平燕、北征时都立下大功。本来按照朕的计划,此次回京后,会让他去浙江担任布政使,负责推行浙江的摊丁入亩以及一体纳粮等事宜;再往后会调他回京担任六部尚书,朕本想和他全始全终,成为一代佳话。”

“可是此次的楚王、台王叛乱,京中的调查司、情报司和安全司无人主持,有一些摩擦,所以朕派他回京,没想到他却使用手段杀了徐增寿,还给徐家栽上了叛逆的罪名。前有黄子澄,后有王度,他们竟然利用朕的信任,擅自调动三司的人员,而三司竟然俯首听命,甚至敢于当众杀害朝廷重臣。这才让朕动了杀机,断然将其赐死!”

“只不过朕的心里实在不好受,朕也没有想好如何处置徐家,如果顺水推舟,将徐家灭门,固然简单,但后患也不小,朕正打算开疆拓土,如果立下大功的徐家都是这种下场,如何激励前线的将士奋勇杀敌?”

“但是如果留下徐家,怎么保证徐家没有怨尤?此次的叛乱,根源就是上一次燕王之乱的余党没有清理干净,这些人日日忐忑不安,所以才铤而走险,而朕也不想再有一次这样的叛乱了。”

“而这份奏折是夏原吉的奏折,他也参与了叛乱,并且他还很坦然,对其罪状供认不讳,当安全司破门而入时,他竟然就在书房写奏折,被打断后他还不放弃,到了狱中继续写。今天下午,他的认罪书送到了朕的手里,朕看了一遍,很是痛心。这个夏原吉是朕非常欣赏的一位官员,户部尚书郁新身体不好,夏原吉本是下一任户部尚书的人选。”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