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拥兵自重、分踞一方的燕王朱棣,成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心腹大患!是根钉子就得拔!但如何拔,什么时候拔,朝臣为此争论不休。最后,圣上的意思被层层曲意理解,轮到锦衣卫具体体现时,依托其庞大的组织机构,充分利用现有无与匹配的强悍功率,全天候,单一、多点,特立独行的职能便全面启动了。撒一张网,布一道暗哨,天上地下,四处都是蠢蠢欲动的锦衣卫影子。
不过也有顾及的时候。上午,锦衣卫指挥使密召他,给他下达一项任务,在不露声色的情况下,选派几名精干强壮的锦衣卫将校,秘密往燕京走一趟。一是密切监视有关燕王朱棣结党营私,图谋不轨之事;二是配合朝廷在燕王藩地的驻军,在给他们提供技术上支持的同时,择机行事!
择机行事?未必见机不妙先下手?毕竟是皇上的亲叔叔,比不得一般人!刘云龙左右为难的走出指挥使家。第一次感到锦衣卫这碗饭不好吃!
“看样子,皇上又开始手痒了。”一路上刘云龙心下嘀咕道:“这皇侄和皇叔要是真较上了劲,还真不好说孰是孰非,那燕王可不是省油的灯。一旦……唉,皇上大可不必如此较真。燕王府向来清净,到也循规蹈矩,倘若不小心捅了马蜂窝……哎哟,这可怎么办啊?我们不是掺和进去啦?”一边走,一边想,越想越不对劲,“如果皇上不听齐将军和卓侍郎等的话,到也罢了,这一听,还不知道要弄出个什么鸟名堂来。倘若皇上仿效汉武帝,也来他个‘推恩令’,哼哼,即省心又省事。依我看啊,百无一用是秀才,他们成不了大事,难、难、难!”无奈之下,长叹一口气,他又不是不清楚那个敢当着太祖朱元璋面,手拍朱允炆后背说“不意儿乃有今日”的燕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才是……“真龙天子相”只是没敢说出来!
刘云龙所说的“推恩令”,其实是主父偃给汉武帝提出的一项建议。当初,晁错为安刘家天下,力排众议,采取削藩手段来削弱各藩王势力,达到巩固汉朝。谁知,却不顺利,致使吴王刘濞联合楚、赵、胶西王以及六国一起造反。随又祭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来。最后,景帝听从袁盎建议,将晁错腰斩于市,最终还落个离间骨肉,挑拨是非的下场。后来,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采用“推恩令”,巧妙化解了一场浩劫。
“啊——”一声惊天动地的惨号,犹如被地狱之火吞噬的挣扎!那汉子拼命摇头,扯起喉咙似狼一般嚎叫,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毛骨悚然!
灌进头皮的水银如蛇似铅一般,迅速在他身子里四处乱窜。那汉子死劲扭动身体,拼命想挣扎出来。只见他身体急剧地颤抖,急剧地摇晃,越摇越快,仿佛要抖落一身的负赘,蓦地,那汉子暴喝一声,像是挣脱牢笼一般,终于以一个赤条婴孩血淋淋的身体,从沙坑里冲天而出!却把一具皮囊留在沙坑里,窜出的他,不过是一具已经被水银剥去周身皮肤的肉身!
“啊——”那汉子惨嚎着向远处冲去。
“狗贼娘!你们太狠毒了!”被埋的汉子自知在劫难逃,怒目圆瞪,仰天大骂:“狗日的苍天,你死啦——”说着,突然口喷鲜血,竟咬舌自尽,气绝身亡!
还未动刑,埋着的人便趁机咬舌自绝,两个黑衣人有些意犹未尽,竟愣了大半天。月光之下,二人犹如死神一般,凝视着沙滩上那张新鲜血淋的人皮,还有那颗搭拉着没有一丝声息的头。良久,大鼻泡黑衣人对那个拿碗的黑衣人说道:“走,还等着复命呢。”
那“推恩令”是什么?实则是在“高帝子弟,裂土而王,互为衣辅”的基础上,将就他们的骨头,熬他们的油罢了。不用给一城一池,就可将那些诸侯王自己的藩地,分割给自己的子孙,即可以不减少他们的封地,又可以削弱他们的势力。
时间一晃过了十一年。
风云如晦第一章左右为难
锦衣卫副指挥使刘云龙这些天眼皮老是跳个不停,一会是左眼跳,一会又是右眼跳,最后,不知是哪只眼睛再跳。俗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挨!因为无法确定是哪只眼睛具体在跳,索性给自己找个了合适的理由:左右逢源,走中线。
可以理解他的处事原则。身为锦衣为卫老二——抛开司礼监掌印太监和锦衣为卫指挥使不说,自己就是二当家了。二当家就有二当家的烦恼。这些天朝廷阴霾密布,人心惶惶。有迹象表明,皇上正在为削藩一事寝食难安。
六月,老态龙钟能够,风烛残年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在横扫一批开国有功之臣,让他们死的死,匿的匿后,便心满意足,笑呵呵的御驾归了天。皇太孙朱允炆奉遗诏继位,改年号为建文。新上任的建文帝即位仅一个月,就烧了三把火:一、宽刑省狱;二、减轻赋税;三、锐意削藩。前两把火,烧得是红红彤彤,薄海欢腾。惟独烧到第三把火时,这把火却烧高了!为表明自己并无谋反之意,皇叔湘王朱柏与妻子以死申辩,一起在自个儿宫中自焚而死!火自然暗淡下去,想燎原也得忍着,因为最后一个皇叔燕王朱棣,是这几个皇叔中,最难啃,最不能轻易下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