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这里与好莱坞是完全不同的,香港人对什么都说‘行’,但并不是真的‘行’。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李小龙在最后一次通话中,却责怪起温特杜尔没请施里芬来!温特杜尔好气又好笑,实在弄不清李小龙肚里是怎么想的,直觉得他神经有毛病。
应该说,这是事情的转机,现在唯有施里芬能拯救剧本。他熟悉中国功夫,跟李小龙相处多年,算得上半个中国通,他是李小龙最敬佩的好莱坞剧作家,他们近来的关系只是疏远了,并末破裂。
华纳公司总部,已有人在做施里芬的工作。施里芬最初怎么都不同意,他苦笑道:“我现在无法讨到李小龙的好。”莲达跟施里芬通了电话,说李小龙现在十分困难,很需要你帮助,也只有你能帮助。莲达的口气真诚恳切,并且近于哀求,施里芬道:“你不用再说了,我马上就动身。”
施里芬与李小龙在片场见面,没有任何客套,马上就讨论剧本。在工作中,他们也常发生争执,但很快就意见一致。有时,李小龙还会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主动做出让步。这使温特杜尔感到惊喜。也许李小龙已完全恢复理智,他应该知道,他如果把施里芬得罪走,不再会有第二个人赶来香港“擦屁股”。
米歇尔·艾伦仍住在九龙的酒店,仍暗中参与剧本的创作。因为剧本的前半部是他写的,施里芬在许多问题上仍需跟他商量,尽可使剧本既让李小龙满意,又符合摄制要求。
李小龙暴跳如雷,立即宣布炒艾伦的鱿鱼,叫他卷行李回美国去,声称这一辈子再也不愿见到他。
李小龙没这个权,编剧是受雇于制片人的。温特杜尔为了顾全李小龙的面子,也是为了争吵不再升级,他跟几个美方人士把艾伦劝离片场的宿舍,并且把艾伦的行李也拿走了。
这事真不好办,米歇尔·艾伦已跟温特杜尔签了协约。再说尚未封镜就打道回府,艾伦的面子往哪搁?温特杜尔跟邹文怀商议后,把艾伦安排到一家高档酒店住下,一切待遇不变,若不再继续《龙争虎斗》,艾伦可干别的。
温特杜尔仍希望李小龙回心转意,并及时向华纳公司总部汇报了这事。
李小龙是个喜欢意气用事的人,他一旦知错,会在内心悔恨不迭,并默默地改正。风波暂时平息后,温特杜尔希望李小龙突然问起艾伦来,说怎不见他找我谈本子。
一天,李小龙在九龙街头看见悠闲散步的米歇尔·艾伦,李小龙膛目惊诧,正欲追过去问话。
“被李小龙撵回美国去”的米歇尔·艾伦自知不妙,很快就从李小龙视线下消失。李小龙找到温特杜尔,向他大发雷霆,要他立即买机票让那个“美国佬滚回美国去!”
艾伦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回美国。他说:“平心而论,李小龙确实是个完美主义者,一切都想弄得好上加好。可我无法忍受他的作风,在我看来,他不仅像个暴君,而且像个疯子。”
《龙争虎斗》预计在四星期内拍峻,但事实上拍了十星期。困难比想象的要多得多,好莱坞的制片方式在这里寸步难行。
制片人温特杜尔对此心如火焚,他对外界抱怨道:
李小龙没这样,他说:“我来写!”李小龙一头扎进写字间。但没多久,又悻悻出来。他要干的事委实太多,他除了主演兼武术指导,还要越俎代庖管制片、导演、摄影、灯光、道具……等等一切大大小小、已有专人司职的事。
李小龙总是不相信别人,只相信自己。
拍摄离不开脚本,停机就意味着浪费大量的资金。在碰头会上,李小龙说原剧本不行,温特杜尔说:“我们会请好莱坞最优秀,也最擅长写动作片的电影剧作家重新创作,比如史达灵·施里芬……等等。”他一连点了五六个人名,看李小龙的反应。李小龙回答说:“我要最好的!”
李小龙回到住处,在俩人的通话中谈及编剧人选事宜,温特杜尔再一次以暗示的方式推荐施里芬。李小龙仍是那句话:“我要最好的。”
“李小龙已经不需要施里芬了。”这是俩位制片温特杜尔与保罗希勒共同得出的结论,但他们闹不清李小龙为什么对他们的暗示无动于衷,似乎压根就不知道好莱坞有个金像奖剧作家史达灵·施里芬。也许,李小龙名气太大,忘掉了老朋友;也许,李小龙想证明:没有你施里芬,我李小龙照样能主演好莱坞影片,照样有人为我写出功夫片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