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及时弥补
最好还能打下南面的东港。
明确了目的,美军的调整也就顺理成章了。
帕特里奇一度想请求出动b-2a,去轰炸那些防空阵地。
轰炸机部署在国内,不存在弹药短缺的问题。在使用小直径炸弹的时候,b-2a一次能够携带上百枚炸弹,攻击上百个目标。只需要十来架b-2a,就能摧毁所有真假目标,达到压制目的。
只是帕特里奇没有这么做,因为谁也不能保证b-2a不会被击落。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美国空军才损失了好几架f-22a,其中四架就是被中**队的防空系统击落的。
唯一让帕特里奇感到庆幸的是,中国空军总算无法反扑了。
也就是说,到十二月一日,美韩联军的进攻强度就得降下来。
针对这一情况,帕特里奇不得不在开战的第二天就回头做前面的工作,加大防空压制力度,重点打击中**队的防空力量。
可惜的是,这一招的效果非常有限。
不是说防空压制没有用,攻击大多获得成功,只是中**队的防空系统并没受到致命打击,仍然在正常运转。
原因只有一个:假目标太多了!
如果中国空军有更多的先进战斗机,结果恐怕很难设想。
只不过,打到这一步,帕特里奇最初确定的作战计划肯定行不通,必须调整部署,把兵力集中到某一方向上。
丹东,成了不二选择。
实际上,在帕特里奇制订的战略计划中,丹东也排在首位。
原因前面提到过,这里是美韩联军后勤保障的关键所在,在向内陆进军之前,必须打下丹东。
每当美军的防空压制战斗机到达战场上空,就会出现成百上千座防空雷达与火控雷达。
白痴都知道,那些“雷达”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假目标。可是对于执行防空压制任务的战斗机来说,却不可能去承担那百分之一的风险。
在无法甄别目标真假的情况下,只能全部摧毁。
结果是,前面刚刚完成轰炸,后面又出现了更多的防空雷达,根本炸不完!
与中**队防空部队的持续战斗,加剧了美韩联军的弹药消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