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及时弥补
针对这种情况,帕特里奇做了新的部署。
主要就是让c集团军紧紧跟着第四步兵师,掩护侧翼。
要知道,第十五集团军是出了名的能打,还是罗耀武的嫡系部队。帕特里奇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要第七步兵师离开长甸河口,第十五集团军就会迅速南下,以雷霆万钧之势击溃b集团军,切断中路大军的退路。
真要打成这样,帕特里奇要考虑的就不是如何打下丹东,而是如何把部队撤回来了。
当然,把第七步兵师留在长甸河口,也不仅仅是为了守住这里的渡口。
随着第四步兵师到达,第十五集团军将面临左右为难的处境。
如果集中兵力应付第四步兵师,帕特里奇就能放心大胆的让第七步兵师杀往丹东。如果盯住第七步兵师,第四步兵师就能迅速取得突破。
第四步兵师火速南下,增援正在丹东鏖战的第二骑兵师与a集团军,第七步兵师则原地踏步。
这一部署,充分反映出了帕特里奇的军事才能。
必须承认,这个之前有点得意满满的美军将领并不缺乏统军作战的素质,只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时过错而已。
也许有人认为,把第七步兵师留在长甸河口是一大败笔。
如果这支主力部队能够及时到达丹东,就能协助a集团军打下丹东。打下了丹东,整个战局就被盘活了,根本没必要让第四步兵师过来增援。至于守卫长甸河口的渡口,b集团军就能胜任。
只要有一路军队到达丹东,那边的战斗就好说了。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结果。
在战场上,几乎不可能出现最理想的结果。
在第十五集团军北面,第三十九集团军已经枕戈待旦,随时有可能斜着杀出来。
按照帕特里奇的判断,第三十九集团军按兵不动的原因,就是要等到第四步兵师杀到宽甸,再投入战斗,与第十五集团军配合干掉这个美军主力师。
再合理利用第四步兵师,说不定还能在打下丹东之后反戈一击,干掉盘踞在宽甸的第十五集团军。
实际情况真有这么理想吗?
关键就在b集团军身上。
虽然从编制上看,b集团军是韩军靠前部署的四个集团军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兵力多达二十四万,但是该集团军缺乏主力,就连二线部队也以战争爆发后组建的新军为主,战斗力可想而知。
让这样的军团守卫至关重要的长甸河口,有什么安全性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