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封王拜官
唐王以此作比喻,倒也是巧妙的很,此时谁让再敢反驳的话,那就是不孝。
“这……”
众臣有些恍惚,唐王的话犹如当头棒喝,一下子把他们给打懵了。
区区比赛,竟然是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此话不免有些夸大,而置身事外的大臣,诸如:褚遂良、林动以及宋汝冰,他们是唐王的心腹,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中立的态度,方才听唐王之言。无不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唐王的心腹们都知道,他最擅诡辩,方才之言,细思之下,不难发现此乃唐王的诡辩,可身为局中人的他们。却是一时难以看透,这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
唐王又说话了:“抛开这些暂且不说,咱们就论一论长平王的功绩是否真如你们所说的不值一提。”
众臣们都是点了点头,的确如此,长平王立下旷世奇功。他们或许没什么好说的。
可是,区区大武试的状元郎,对于寻常百姓是求之不得的,对于那些庙堂中身居要职的人而言,形如芝麻绿豆大小,实在难入法眼。
“说的也是。你们个个都是大唐委以重任的大臣,官品至高,的确瞧不起那不入流的小官,也算不得什么大功劳?”
唐王没有否认他们所说的话,他们说的也没错,在长安城。官都算不得官,什么王侯贵胄也是多不胜数。
“那朕问你们,朝廷的颜面又值几个钱呢?功劳又如何论算?”
“请陛下示下!!”
众臣一同说道。
“大武试,乃帝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比赛,是吾国之根基也,在各位大臣们看来。大武试算不得什么?可试问诸位,一个国家枝繁叶茂,盛世繁华的背后是什么?”
“你们有些人也是寒门出身,如今官居庙堂之上,难不成养育自己的父母也是微而轻乎?”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身寒门,凤凰腾达之日,不可忘而本。
众人不解,这怎么就跟朝廷的颜面扯上了关系呢?
有大臣说道:“大唐屹立于万国之巅,当是万国标榜的模范,其颜面又问可用金钱和功劳论算呢?此乃无价呀。”
唐王哼声一笑。道:“说的不算。”
“今此,长平王凭借自己的本事夺得了大武试的状元,扬我大唐国威,让万国之臣都见识到了帝国的强大,助长了大唐的脸面,尔等还觉得此功小吗?”
此话也是有着几分道理。皇子隐瞒身份,勇夺状元,力压群雄,无疑是助长了大唐帝国的颜面,万国之邦,四海皆是朝臣的国家得知了大唐有此等人才,当然羡慕了,颜面自然也就有了,标榜也是竖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