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封王拜官
“依你们所言,勇夺‘大武试’第一名,此等功劳不足以厚赏,可是此意?”唐王问道。
想要立足朝野,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派系,党羽之争,无论那朝那代都无法避免的。
即便是圣德明君也无法消除,既然灭不了,何不加以利用呢?通过各方制约彼此。
待朝中臣子们的声音落下,唐王才问道:“列为臣工,尔等都说完了吗?如果说完了,那么朕也有几句话要说。”
皇上都已经开口,那还有不长眼的站出来说话,除非不想活了。
稍许片刻,见众臣都已经没话可说了,唐王李牧尘缓缓地开口道:“朕听各位臣工无不是反对朕的封赏言论。朕不怪你们,尔等能够将心中最直接的想法说出来,说明我帝国朝堂之上君臣可坦诚相言,朕甚是欣慰啊。”
“依臣之言,陛下的封赏实在过于重了些。”太史令说道,“不否认,长平王固然有功,却也是三珠亲王,若是越级提拔,恐难平众人的心啊。”
有的人兢兢业业一辈子,始终是个文吏,而李长生就因为得了个大武试的状元,便破格提拔,擢升七珠亲王兼任户部侍郎,身居要职,不免有人会心生抱怨。
此时,礼部也站出来说道:“臣以为,张大人所言甚是,长平王夺得状元,为朝廷争得了脸面,应当封赏,却不可逾越了规矩。”
礼部是最讲规矩的地方,不说礼部归属为何,从礼节上来说,的确于礼不合。
“臣也觉得,此法不妥,自古都讲究‘论功行赏’,依照功勋做出赏罚之事。最大的忌讳莫过于凭心才是。”
唐王就是唐王,大臣们已经做好了李牧尘反驳他们的准备,可没有想到人家张口说的第一句话。却是表扬所有人。
此中行举,倒是令人意外,尽管知道此乃君王的驭人之术,可心中还是会有着隐隐地触动。
这种触动便是唐王想要的,恩威并济,软硬兼施才可是根本。
“方才听尔等之言。无不是说长平王的功劳的太小,还有人说‘论功行赏’,既然你们这么说了,朕便与你们好好辩论一番。”
朝中大臣们都知道,唐王李牧尘年轻的时候,那可是有名的辩论手。可是少有敌人的。
……
不仅许王的人反对,就连豫王的人也一起反对,尽管豫王在南方彻查当年旱灾一事,不再朝堂之上,可那些利益派们,绝对不希望自己的权利被稀释。
见朝堂之上一片反驳之声,唐王不改声色,仔细地听他们每个人说。
没有驳斥,亦没有赞同,不发表任何言论。
台下喳喳沸沸,少有为长平王说话的人,通过此事也看出来李长生在朝中毫无人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