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恰在这个时候,传闻有巫师占卜道:“得和氏璧者得天下。”
可惜,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魏国傲视中原群雄的格局很快被一个名叫孙伯灵的人所改变。
和氏璧是楚国镇国之宝,触手生温,不染尘埃,能在黑暗中发光,所以又称“夜光之璧”,是举世公认的稀世奇珍,最近才被楚威王赐给了献缓兵之计有功的令尹昭阳。战国时期巫风盛行,巫师有着极高的地位,没有人会怀疑他们的占卜之语。天下人的目光,立即转而投向南方的楚国上。
最初,七国之中以魏国实力最强。魏文侯最早任用李悝进行变法,“尽地力之教”,国力大增——向西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a id="fn3" href="#ft3"><sup>[3]</sup></a>;向东攻入齐国,俘虏了齐康公;向南多次击败楚国,夺取了不少土地,可谓盛极一时。魏国国君“广公宫,制丹衣,旌建九斿,以七星之旃”,俨然摆出天子的场面来。
正是:和氏之璧倾九州,战国群雄逐兜鍪。
出人意料的是,秦国选择了韩国作为首要进攻目标。在七国之中,楚国疆域最大,其次是秦国,国土面积最小的是韩国,国力也最弱,地处中原腹心,其国境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敌,处于被列强围欺的困境。但韩国亦有保命立身的根本,那就是国中多巧匠,能制作利器弓弩,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弓弩不但射程远,而且力道强,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之外,韩国出产的刀剑也异常锋利,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可谓披坚执锐,无坚不摧,为各国所畏惧。
而西方的秦国自任用卫国人商鞅变法以来,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a id="fn7" href="#ft7"><sup>[7]</sup></a>,奖励军功,编制户口,不但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军队士气亦极为旺盛,有“虎狼之师”之称,一跃成为最先进的第一强国,虎踞关中,觊觎中原,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天下遂成为齐、秦两大强国东、西对峙的局面,地居其间的韩、赵、魏大国及卫、宋等小国则成为两强争夺的中间地带。除了偏踞南方的楚国和北方的燕国外,中原三晋之国均有身为砧上肉之感,惶惶不可终日。
然而,即便有名震天下的神兵利器,韩国还是没有能挡住秦国的虎狼之师,韩军节节败退。韩国本与楚国结盟,互相遣送有质子,但当秦大军压境时,楚国仅仅是按兵不动,坐观其变。韩国相国韩侈对此很是愤慨,决意将秦国锋芒引向楚国,向韩宣惠王韩康<a id="fn8" href="#ft8"><sup>[8]</sup></a>献计:将韩国的一座名城和大批兵器献给秦国议和,然后两国再一起向南出兵攻打楚国,这样,韩国不但能转危为安,还可以从楚国捞回失去的土地。
魏国两次败于齐国,遭受前所未有的惨败,从此一蹶不振。而西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渐强盛起来,趁魏齐争霸之机,出兵夺回河西地区,完全控制了黄河天险。魏国无力与秦国抗衡,只得转而依附齐国,齐国由此取代魏国称雄关东<a id="fn6" href="#ft6"><sup>[6]</sup></a>,号称“张袂成阴,挥汗成雨”。
韩侈还不及动身出发前往秦国谈判,楚国细作便将韩国的计划星夜驰送回楚国。楚威王熊商年老多病,正为改立太子一事而烦恼,闻报大惊失色。楚国虽然在诸侯国中疆域最广、人口最多,但连遭变乱,国力已然衰弱。尤其自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失败以后,更是每况愈下,屡次被秦国打败,史称“楚不用吴起而削弱,秦行商君而富强”。如果秦、韩果真联兵进攻楚国,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烽火何汹汹,兵戈乱浮云。到了战国时期,经列国兼并,逐渐形成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争雄的局面。
<a id="ft1" href="#fn1">[1]</a>姬发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因本小说先后出现多位国君,采用习惯谥号称呼来区分。
十年后,魏国发兵攻打韩国,连战皆捷。韩国屡屡向齐国求救告急,孙膑仍然率军直扑魏都大梁。魏王令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率十万大军东出大梁,迎击齐军。孙膑采取“减灶诱敌,设伏围歼”之计,诱使庞涓自率精锐,兼程追赶齐军。傍晚时分,庞涓到达了地势险要的马陵道<a id="fn5" href="#ft5"><sup>[5]</sup></a>,隐约看见路旁大树之下有一块木牌,便命士兵点燃火把,只见木牌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才明白已中孙膑之计,忙率军撤退。只是为时已晚,埋伏在两旁的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见失败已成定局,不愿当众受辱,遂拔剑自刎。齐军乘胜追击,俘虏了魏太子申。
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楚国令尹<a id="fn9" href="#ft9"><sup>[9]</sup></a>昭阳献上缓兵之计:即告示全国,调兵遣将,大肆宣扬楚国要出兵去救韩国,并派遣使者携带贵重礼品献给韩王,阻止秦、韩合兵。
公元前354年,魏国起兵伐赵,庞涓任大将,率魏军主力长驱北上,兵围赵国国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驰援。孙膑认为魏国攻赵,精锐之师一定都在前线,内部必然空虚,如果率兵直捣魏国国都大梁,避实击虚,攻其所必救,定能迫使魏将庞涓回救本国。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在庞涓回兵必经之地桂陵<a id="fn4" href="#ft4"><sup>[4]</sup></a>设伏,大破魏军,“围魏救赵”遂成为历史著名战例。
韩宣惠王对地处关中的秦国向来没有好感,听到楚国愿意出兵相助,喜出望外,于是拒绝再派韩侈向秦国求和。秦军遂出尽全力攻打韩国,而楚国始终没有发出一兵一卒相救,韩军大败,被迫割地求和,又送太子韩仓到秦国作人质,从此完全臣服于秦国。
这孙伯灵是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人,与庞涓、张仪、苏秦等人同拜在卫国奇人鬼谷子门下,孙伯灵和庞涓学习兵法,张仪和苏秦则学习纵横术。庞涓最先下山,回到魏国后受到魏惠王赏识,拜为将军。魏惠王久闻孙伯灵才识过人,便令庞涓派人迎其入魏,欲拜为副军师。庞涓忌才,设计陷害师弟,使人诬陷孙伯灵私通其母国齐国。孙伯灵因此受膑刑,被截去膝盖骨,从此瘫痪,再也无法行走。时人怜其无辜受刑,称他为孙膑。庞涓却假做好人,帮孙膑包扎伤口,意图得到孙膑祖传兵法后再杀了他。孙膑偶然得知真相后,装疯卖傻,以求避祸,最终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到齐国,成为齐国大将田忌的座上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