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耶?"辛垣衍曰:"然。"鲁仲连曰:"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战国策·赵策)
现代汉语用"虽然"的地方,上古汉语只用一个"虽"字。古代"虽"字和"然"字也是常常连用,但是"然"字还有实在意义,"虽然"实际上应作"虽然如此"讲。例如:
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左传成公三年)
虽然,每至於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庄子·养生主)(二)介词
古代汉语常用的介词有"以""於""为""与""之"等等。例如:
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在这种情况下,"则"字前面的词语有时候是表示时间修饰。例如:
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战国策·赵策)
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韩非子·五蠹)
(4)然而,然则,虽然
在古代汉语里,"然"和"而","然"和"则","虽"和"然"常常连用,成为"然而","然则","虽然"这几种形式;其中"然"字是指示代词,"而","则","虽"才是真正的连词。我们在阅读古书的时候,应当把它们当中的两个成份分开来理解。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夫鵷鶵发於南海,而飞於北海。(庄子·秋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庄子·逍遥游)
"然而"中的"然"字表示"如此"。"然而"实际上等于说"如此,可是......"例如: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公孙丑上)
"然则"中的"然"字也是表示"如此"。"然则"实际上等于说"如此,就......"例如:
对曰:"......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