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5]所引《周书》早已亡逸,这两句今见於伪古文《尚书·蔡仲之命》。大意是:上天对於人没有亲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皇,大。辅,辅佐,这里指保佑。
[6]这两句也是《周书》上的,今见於伪古文《尚书·君陈》。大意是:黍稷并不是馨(xīn)香,光明的德行才是馨香。黍,黄黏米。稷,不黏的黍子。黍稷在这里泛指五谷,为祭祀的物品。馨,远处可以闻到的香气。古人认为祭祀时鬼神前来享用祭品的香气。惟,句中语气词。
[8]再说晋之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吗?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桓叔是献公的曾祖,庄伯是献公的祖父,桓庄之族是献公的同祖兄弟。这句话是一种特殊的倒装句法。其,指晋。之,指虞。全句等於说:"晋之爱虞也,能亲於桓庄乎?"
[9]桓庄之族有什么罪而把他们杀了?庄公二十五年晋献公尽诛同族群公子。以为戮,拿[他们]当作杀戮的对象,等於说"把他们杀了"。以,介词,后面的宾语省略。戮,杀,这里用如名词。
[10]唯,因为(参用王引之说,见《经传释词》)。偪,通逼,逼近,这里有威胁的意思。
[11]至亲而以宠势相逼。宠,在尊位。
[12]"以国"后面承上省略了"偪"字。
谓,通为(依王念孙说,见《经传释词》引)。甚,厉害,过分。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6]辅,面颊。车,牙床骨。
公曰:"晋,吾宗也[1],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2]。大伯不从,是以不嗣[3]。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4];为文王卿士[5],勋在王室,藏於盟府[6]。将虢是灭,何爱於虞[7]?且虞能亲於桓庄乎,其爱之也[8]?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9]?不唯偪乎[10]?亲以宠偪[11],犹尚害之,况以国乎[12]?"
[1]宗,同姓,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国,同一祖先。
[2]大(tài)伯、虞仲,大王的长子、次子。昭,宗庙在左的位次。古者昭穆相承,左为昭,右为穆。大王於周为穆,穆生昭,故大王之子为昭。
公曰:"吾享祀丰絜[1],神必据我[2]。"对曰:"臣闻之[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4]。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5]。'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6]。'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7]。'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8],将在德矣。若晋取虞[9],而明德以荐馨香[10],神其吐之乎[11]?"
[1]享,把食物献给鬼神。享祀,泛指一切祭祀。丰,丰富,指祭品盛多。絜,通洁。
[2]据,依(依王引之说,是《经义述闻》)。据我,即依附於我,等於说保佑我。
[3]之,指下面要说的一番道理。
[4]鬼神不亲人,只依德。实、是,都是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人"、"德"。下文"唯德是辅"结构同此。惟,只。德,指有德行的人。
[3]不从,指不从父命。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所以和虞仲一起出走。是以,因此。嗣,继承[王位]。宫之奇认为大伯没继承王位是不从父命的结果。
[4]虢仲、虢叔,虢的开国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文王的弟弟。王季於周为昭,昭生穆,故虢仲、虢叔为王季之穆。
[5]当过文王的卿士。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
[6]在王室有功勋,因功受封时的典策藏在盟府中。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政府部门。宫之奇以上这几句话是针对虞公的"晋,吾宗也"说的,意思是:如果说到同宗的关系,那么虢在姬姓中的地位比虞高,虢晋之间比虞晋之间亲,因为虢这一支是从王季那里分出来的,王季做了周君,而虞的祖先虞仲并没做周君,而且虢还是周的功臣。
[7][晋]将要连虢都灭了,对虞还爱什么呢?是,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