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7]京兆尹,官名。汉以来,历代以京城所在州为京兆,京兆尹是其行政长官。唐时以雍州(今陕西长安县西北一带)为京兆。
[8]怫然,不高兴的样子。曳,拖。曳笏,指一手拿着笏而垂下。却,后退。
[9]等於说与我何干?
[10]非,意动用法,以郑尹的话为非。快,意动用法,以孙子的行冠礼为快。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1]。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2]。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於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何如也[3]。今书来,言者皆大过[4]。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5]。
[4]愦(kuì),心乱。
[5]不可过,不能过下去。
[6]望外,等於说意外。齿舌,等於说口舌。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1],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2]。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3],至外廷,荐笏言於卿士曰[4]:"某子冠毕[5]。"应之者咸怃然[6]。京兆尹郑叔则[7],怫然曳笏却立[8],曰:"何预我邪[9]?"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10],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1]责,要求。
[1]恢恢然,宽广的样子,这里指气魄宏大。
[2]中,指心中。
[3](hào),喜欢。恶(wù),讨厌。
[4]大过,太过分。
[5]直,只不过。
[2]尤,最。
[3]造朝,到朝廷去。
[4]荐,插。笏(hù),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所拿的手版。荐笏,把笏插在衣带中。
[5]某,孙昌胤自称。
[6]怃(wǔ)然,莫名其妙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