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2、在北华洲中部大平原区南北华两县,主要从事农牧业。
第五十三章规划北华州
杨勇智坐在书案前,摊开自己画的北华洲略图,自己对北华洲的政策是否正确,是否要向后来的殖民时期一样,占领一地就宣布主权,印安人是否能够接受,是否会激起反抗,或是反感而转为不接受不接触,就有封死和印安人交往的道路风险,看来还是用古罗马时的城邦制比较好些,此时雅玛王国还没有建立,以部落分住的印安人因怕野兽的骚扰多半是住在山上,活动也多是在山林,在山坡上向阳的地方小规模种植玉米和马铃薯等。那只要在开阔地建好一座城池,每座城池,人数还是不要太多为好,军民一万左右就够了,太多了要发展就要圈地扩展城市面积,一圈地那就会和印安人冲突,虽然,处在原始社会的印安人并不可怕,但是从此和仇恨自己的人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总是有点恐怖。
然后在城周围开垦荒地,种植庄稼。与印安人和平相处展开贸易往来,等相互熟悉了,再教会他们种植水稻和小麦,使用农耕用具,让他们进城感受隋国文化隋国技术,让他们由羡慕转而主动向隋国学习,在隋国文化的渲染下,他们才能认可隋国,潜移默化下接受中国的领导,而让在北华洲的隋国人与印安人通婚,也是分化印安人和增强交往的一个手段,和印安人有了亲戚关系,那交往起来就方便的多。
一个落后的的文明如果长期受一个超前文明的侵蚀,那这落后文明就会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消失。此时的印安人,语言还未形成系统,没有自己的文字,工具更是落后,而他们一旦学会中国的语言文字,用隋国文字记录部族大事,也就不用再像玩传话游戏一样地靠错误百出的口头传述来一代代传递部族历史。就像殖民地时期,英国、法国在殖民地推行的语言政策一样。
城池也不能建太多,东海岸一个与便于国内联络,西海岸一个便于防御罗马等国,主要是在中部,北华洲中部为大平原区,亦称中央大草原区,在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落基山脉之间,从北到南贯穿整个本土中部,约占本土面积的1/2。西部地势稍高,称为大草原;东部地势稍低,称为中央低地。平坦广阔,密西西比河纵贯南北,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在这里可多建两个,大力发展农业牧业,把他当着中国的后备粮仓。再开一条贯通东西的大道,以方便各城之间的联络驰援。
对了还有北华洲的另一端是大海,大海的对面就是罗马国,坐船能到达罗马。”
春心有些不信道:
“可以到达罗马,那不是也能到达波斯国,再到达我国。”
杨勇智笑道:“对,也可到达我国,因为脚下的地球本来就是圆的。从任意一个点出发都可以回到原点。”
春心好奇道:
等各城市能自给自足时,建新的城池,也可考虑到南华洲建城池。
还有澳大利亚这时也是处在原始社会,又是无主之地,英国人登上澳大利亚是15世纪以后,自己也不急一时,等时机成熟了也可考虑在那建几座城池,这样对一个地方的实际占领如果达到一定的期限,那它就会变成现实,各方都不可否认的现实,当然自己决不能像殖民时期一样靠武力去征服,把土著人消灭干净,使用武力是下策中的下策。
阴雨绵绵的早晨,气温也降了几度,凉爽地让人忘记了前几日的闷热,臣工们说话也爽朗了许多。
早朝无事,退朝后杨勇智在书房把自己对北华洲的构想拿出来,和元严、杨述、高颍、长孙晟对着自己画的北华洲简图商议,所谓群策群力,大家有好主意都可拿出来,只要注意保密,把知晓权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大家的商议下,方案详细周全了不少,方案如下:
1、把北华西海岸中部建的城池命名为新长安(旧金山地),以便和国内联系,并接收安抚新到北华洲的百姓,并把他们分配到新地定居。接收国内物资,也把华洲的特产等运送回国内。
“圆的?那这地球大吗?”
“大!非常大…”杨勇智一时语塞,竟不知如何跟春心说起这从来没有人讨论过的地球,一个只知天圆地方的朝代,如何会明白他说的话,也许可以制一个地球仪,这样更直观一些,可是这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己只知道各个大陆的位置形状,大概距离,对于那些散布各大洋的岛屿自己也只知个大概,要想一一标出确时有难度,派人去一一丈量这也是一个坚巨的任务,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而别国人也也不一定会同意你去丈量他的土地,也许可以先只标几块大陆和大的岛屿,亚洲的岛屿自己倒是熟悉可以标详细些,想到这,摸着肚子对春心说道:
“唉!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以后再和你说,发现北华洲之事暂时保密,对了,肚子饿了,不如先用膳吧?”
让人把水果撤了,摆上简单的菜肴就着月光陪春心用膳。
因吴锦说产后三个月身体才能完全恢复,所以杨勇智并没有在永兴宫多逗留,用完膳后,告别依依不舍春心回到静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