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论经(下)
原因大抵也是相同,他若知晓,必然会设法阻止。
可如今,当杨明以牺牲个人名节,最后在论经大会之上所给出的这个机会,他为之震惊,也为之感动。
因为这个机会之中,还有一个潜藏结果,一旦双方都接受了杨明所说,那经学便不再有古、今之争,今文经学弟子要通经,需要研习古文经,反之古文经弟子亦然。
杨明,给了双方一个握手言和的机会,给了士人一个机会!
这在过去几无可能,即便有也不会为双方所接受。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中,杨明已经无形之中把今文经的一些固有观念打破。
比如今文经对“古今为价值观”的观点,比如有了时间线后,孔子不再是作五经的唯一先圣。
这其实也就是杨明必须以古文经弟子身份出现在这的缘由。
因为他只有用古文经才有可能去破除那些顽固的观念,也才能可能做到一统经学。
杨明论述完毕,此时古、今文经的儒学家们都将面临一个抉择。
因为那意味着世家大族的垄断被打破,他们的利益遭遇损失。
但如今,党锢之祸,宦官专权,士人势微至几乎苟延残喘之境地,刘宏还欲一举击溃今文经世家。
然后,杨明于不可能之中寻得了这样一个机会!
接受它吧,即便那意味着需要牺牲。
一个他们在太学论经开始之前、之中、甚至之后都未曾想过会有的抉择。
对今文经大儒们而言,不接受杨明所说,他们必败无疑,而且一败涂地;而接受杨明所说,他们可以保住如今的政治地位,条件是,他们需要摒弃今文经学的一些固有观念。
而对古文经弟子而言,他们大多数人其实不用想都已有了选择,接受杨明,便意味着不用和世家大族争斗,他们也赢得了一条向上的阶梯,而且还是与世家大族公平竞争的阶梯。
杨赐此时的神情尤为复杂。
杨明并未将所行之事告诉他,一如当初诛杀王甫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