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扬名 > 第六十四章 论经(下)

第六十四章 论经(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这个注释之中,无论今文经《仪礼》还是《礼记》,还是古文经《周礼》,全都囊括进去,且全无冲突。

然后,杨明并未就此停下,而是乘热打铁,陆续又抛出了多个争议内容:“古者不使刑人守门”、“古者公田藉而不税”等。

其方法,与谥号大同小异。

“古”这一字几乎覆盖五经全文,以它作为切入口,基本上所有内容都可以类推。

包括“古者不盟,结言而退”,以时间去理解,周以礼治国,春秋时各诸侯国可以做到约定可以口头约定。

杨明继续开口道:“秦时《礼记》之‘古’者,为殷、周;周时《仪礼》之‘古’者,为殷。二者所载相同,则可知‘古者生无爵,死无谥’所言‘古’者,为殷之制也。”

杨明这句话说完,今文经那边许多大儒的眼睛随之放亮。

既是殷商之制,那自然与《周礼》这个周公之制不冲突。

因为古文经的核心为三礼,三礼之中又尤以《周礼》为重,华歆所引两典也均出自《周礼》。

那举一反三,今文经之中大多与古文经不通之处,其实均可以以时代不同来解释!

但随着战国的到来,礼制崩塌,这种口头约定实质上已失去了效应。

至于没有古字之经文,就如同巡守之制一样,也可以通过经文所处时间来进行加以区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赋予经书时间性之后,众多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全都迎刃而解。

这比汉章帝的定论高出太多。

杨明接着继续说道:“‘死而谥,今也’,‘今’指周衰之时,自鲁庄公开始。而自周开始,士必有爵,至于死而无谥号者,非士,而是下大夫也。”

等到杨明这最后一句说完,他对这句经文的注解已跃然纸上。

经文:“死而谥,今也。古者生无爵,死无谥。”

注:“今,谓周衰,记之时也。古,谓殷。殷士生不为爵,死不为谥。周制以士为爵,死犹不为谥耳,下大夫也。今记之时,士死则谥之,非也。谥之,由鲁庄公始也。”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