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唐【一 上】
话音未落,已经被张巡抢先一步打断,"进去说,咱们进县衙里边说。外边风大,你们几个又接连赶了好几天路!"
"他们都带回来了什么?"为了鼓舞士气,张巡估计将声音提高了数分。
"大伙都进去吧!这里交给南某了!"南霁云的表现还像当年一般稳重,笑了笑,将善后任务全部留给了自己。
他的声音不大,却令城头的鼾声为之一滞。很多熟睡中的将士,都挣扎地抬起头,目光里充满了期待。
听到二人的话,许远迅速意识到了自己的莽撞。赶紧点了点头,强笑着附和,"既然大人有令,许某岂敢不从。走,大伙进去先喝口热茶暖暖身子,把这里都交给南八。他从小练武,身子骨最结实。"
"大人.....!"亲卫低低的回应了一声,翻过手背,偷偷抹去眼角的热泪。张巡的话其实骗不了任何人,除非对方强迫他自己相信。一天一顿饭,每顿不过是一小碗粥,长此以往,即便是再结实的汉子,也会饿得头重脚轻。更何况张大人只是个文弱书生,瘦得跟竹竿一般,肚子里根本没有任何油水做支撑。
一名侍卫连忙从腰间解下装水的皮带,双手捧给张巡。另外一名侍卫俯低身体,悄悄用肩膀顶住张巡的左腋。借助亲兵的支持,张巡的身体终于站稳。他对着水袋狂灌了几大口,然后展颜而笑:"老了,身体比不得年青人了。才熬了一个夜,腿脚就不利落。走吧,咱们快点到衙门那边去,别让许大人等着咱们!"
"待会儿把许太守带回来的牛宰一只,给城头上的弟兄们补补身体!咱们也趁机打打牙祭!"张巡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笑了笑,继续吩咐。"走吧,快去快回。照今天上午的情形看,恐怕天黑之前,叛军还会再发起一场强攻。"
"别大声,我没事!"张巡努力站稳身体,强迫自己保持清醒,"把你的水袋借我用一用。把肩膀放在我腋下,小心些,别让弟兄们看出来!"
"嗯!"亲兵们含泪点头。半拥半架着主帅,快步下城。沿着青石板铺成的街道走了二里左右,便来到睢阳县衙。几个风尘仆仆的汉子正指挥着民壮卸车,听到张巡的脚步声,快速转过身,抱拳施礼,"大人,下官(末将)从徐州回来了!"
"大人,许太守和南将军回来了!刚才趁着叛军撤下去用饭的时候,从北门那边偷偷入了城!"伏波将军石承平蹑手蹑脚走上城头,附在张巡耳边低语。
众将欣然领命,簇拥着张巡和许远两个走入县衙。有亲兵小跑着送进热水和风干的树叶,张巡亲手给每人泡了一杯。然后才慢慢踱回帅案之后,低声问道:"如何?你们可曾见到了许叔冀?他怎么说?"
在各路唐军当中,有一支军队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那是张巡的忘年交,王洵王明允所率领的新安西军。当年那个懵懵懂懂的青涩少年,终于长大成人,成了一个盖世英雄。在其成长道路的关键点上,张某曾经轻轻地扶了一把,拉了一把。为此,每当听到新安西军又取得了新的战绩,张某人都悄悄地为其感到自豪。
"不但见到了许叔翼,而且还顺路去了尚衡那里!"睢阳太守许远怒容满面,咬着牙回答。"他们两个都推脱说没有办法出兵前来支援。只给了几头牲口和三、两车糙米。倒是虞城的几个大户,听闻咱们在睢阳守得艰难,主动出钱凑了一批粮食过来!"
才走了几步,他的脚下突然一软,眼前发黑,差点直接滚倒。身后的亲卫手疾眼快,赶紧死死抱住张巡,同时压低了嗓音呼唤,"大人,节度大人。你怎么了,你怎么了?快醒醒,快醒醒啊!"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张巡快走几步,笑着拉起带队二人的胳膊,"许大人,南八,你们两个这回可真是立了大功。不瞒两位,弟兄们马上就要断粮了!"
"好,你留在这里监视敌情,我下去见许太守!"张巡满脸兴奋点头,将怀里没分发完的草席交给石承平,快步走下马道。
"大人,下官惭愧,有负......."太守许远低下头,满脸愧色。
"三十头牛,五十匹马,还有十几车粮草!"石承平的反应非常敏捷,立刻将最容易鼓舞士气的部分大声汇报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