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盛唐烟云 > 第六章 大唐【一 上】

第六章 大唐【一 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纵使旗面上的唐字已经褪色,纵使旗帜本身已经千疮百孔,只要一天它还树立在那里,便是卡在叛军喉咙上的鱼钩,让他们吞不得,吐不得,进退两难。

结果灵武朝廷直接下旨,削了永王的所有官爵,命其闭门思过。可怜的永王殿根本不明白兄长狠辣,还想借助手头三千嫡系做垂死挣扎。结果山南道节度使高适、河北节度使皇甫铣等人立刻放弃了对北方的防御,联手南下,前后连半个月时间都没用,就将这支"叛军"彻底消灭于萌芽状态。

自打叛军进入河南之日算起,这面战旗已经陪伴着将士们经历了两百七十余役。从雍丘到宁陵,再从宁陵到睢阳,一次次在敌人的欢呼声中倒下,然后又一次次地被将士们重新树立起来。

李璘身中六箭,被俘。旋即被皇甫铣以皇命处斩。其子李玚也被乱兵所杀,门下食客和幕僚们包括李白在内,或者被擒,或者不知所踪。消息传回蜀中,太上皇李隆基叹了几声气,落了几点泪,从此再也不发任何命令。灵武朝廷经此一战,则彻底建立了自己的威信。政令绕过叛军占据的长安,从极北之地直达广南,算不得畅通,却再也没有哪个皇亲国戚敢于违背了。

睢阳,一面大唐战旗在晚风中猎猎飞舞。【注1】

叛军好像把所有赌注都押在了这里!凭借着一年多来与叛军周旋的经验,张巡明显觉察到了对手举动的反常。这意味着某个传言可能已经成为事实,同时也意味着,弹丸小城睢阳,已经成为了决定朝廷与叛军两方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叛军破了此城,则可以长驱直入江淮两道,借江淮两道的财税粮草来发展壮大。而只要大唐的旗帜仍旧插在睢阳城头,叛军就不敢放心大胆地南进,已经转守为攻的大唐军队,就会逐步缩小包围圈,收复长安,收复洛阳,收复邺城,将各路匪徒犁庭扫穴。

虽然刚才就猜到了这个结果,张巡心里还是觉得好生失望。犹豫了一下,继续不甘心地问道:"吴王殿下呢,你们这回见到他了么?"

河南节度副使张巡带着几名瘦骨嶙峋的亲兵,各自抱着一捆旧草席,缓缓走上城头。为了避免打扰将士们的美梦,他们尽量将脚步放得极轻。每经过一名弟兄身边,就替后者盖上一张草席,以抵抗早春的逆寒。这是参与防守者才能享受到的特权,也是张巡唯一能给弟兄们提供的特权。城中的各项物资已经濒临枯竭了,包括御寒的衣物和果腹的粮食,至于治疗伤口的药物,更是早已经断绝多日。而随着天气渐渐转暖,开到睢阳城下的叛军却越来越多,越来越训练有素。

"他先前是奉太上之命来河南督师,而新皇在灵武即位之后,并没有承认他的河南道兵马大总管的身份。为了避嫌,他已经闭门谢客,数月没有露面了!"许远苦笑,摇着头说出一个让人心寒的事实。

但是他们没有被击垮,也永远不会被击垮。每个熟睡的将士的头底下,枕得都是自己的弓囊。只要听到城外任何异常声响,便会立刻再跳起来,生龙活虎般投入战斗。【注1】

只是,先前那些奉命前往各地组织兵马抗拒叛匪的李姓皇弟皇侄们,也都彻底寒了心。再也不敢多管一件事,多发一道命令,唯恐稍不留神,便落得和永王同样的下场。

大唐【一 上】

注1:史实中,张巡所部将士前后在雍丘、宁陵、睢阳三处抗击叛军。小说中因为篇幅所限,只涉及睢阳一地。其他两处略过。

"陛下他,陛下他......"饶是对大唐忠心耿耿,张巡也被憋得脸色发黑。忍了又忍,才将骂人的话强行吞回了肚子内。"陛下也许是受了奸人蒙蔽吧,我当年在长安城时见过陛下。气度恢弘,胸襟开阔,绝对是一位英主!"

他们太累了,实在太累了。以三千出头弟兄,硬抗令狐潮、杨朝宗、尹子奇等数路大军,十余万兵马的围攻,实在已经超出了寻常人所能承受的极限。刚才那场战斗,又是千余人击退了数万人,如何不能筋疲力竭?!

"永王东巡,高适等人奉命堵截,已经将其击杀了!"许远没有反驳张巡的话,只是又补充了一个令人尴尬无比的消息。

破旧且骄傲的战旗下,横七竖八地躺着数十名大唐男儿。他们之中有人的铠甲上还带着箭矢,有人刀尖上还挑着叛军的血肉,却仿佛丝毫没有察觉般,呼呼大睡。

永王李璘是当今皇帝的嫡亲兄弟,领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奉了蜀中那位太上皇的命令以荆州大都督身份出镇江南,防备叛军渡江。结果却因为这道任命上没有灵武朝廷的附属,变成了企图拥兵自重,图谋不轨。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