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肃氏度量衡新规
看着那摆在龙案上的那许许多多铁砣、器皿,相信赵弘润若是在此,必定会大吃一惊,虽然他打造的好几套初代度量衡标准,但皆命冶造局的人严密看管,没想到,却还是被内侍监的人得到了一套。
这种新的斤制,即日后冶造局率先采用的“肃斤制”,由于所选择的稻米约比黄米重一倍左右,因此,一肃两几近相当于二旧两,不过,因为肃斤制采用的是十进制,因此,一肃斤并不到一旧斤的两倍。
而且还是赵弘润暂时不打算推出的肃斤制与肃升制器皿。
而在此之后,赵弘润并没有选择“一斤十六两”的换算方式,因为在他看来,这种复杂的计算方式不利于日后他们冶造局计算大批量的物件重量,也不利于他日后推出十进位的乘除,因此,赵弘润决定,将“一斤”的重量,恒定为“十两”。
“哼,还算聪明,并未推向朝野,不过……为何要这般制定标准呢?”
但同样的道理,肃升制同样不适合在目前推出,毕竟“升制”最常用于在市场上售卖米粮,市面上米粮的出售,目前仍然不按照重量计算,而是以升、斗、斛作为标准,因此才会出现黑心商人偷偷打造不合规定的小斛,用于出售米粮,借此谋取暴利。
“原:铢0.65克、钱3.7g、两15.6g、斤250g、钧7500g、石30000g”
为了杜绝这个现象,赵弘润准备在日后想办法改变魏民在市场上的习惯,舍弃掉容积单位而采用重量作为买卖米粮、肉食等生活必需品的依据,简单地说,等他日后准备好将新的度量衡推向市场时,第一件事,就是推出新的秤。
(注:附旧新斤制对比。注意,都是约值!)
而目前嘛,无论的肃斤还是肃升,都不适合在目前推向市场,只能暂时在冶造局内流通,但是赵弘润可以预见,他所制定的标准,将会逐渐被接受、并且逐渐取代原先旧的度量衡。
随后,在那240粒稻米中减掉等重于那只小布袋的米粒,得出了“両”的重量。
魏天子饶有兴致地举着一只一两的铁砣,旋即又望着龙案上其余重量的铁砣,心中若有所思。
在此之后,赵弘润又规范了“钧”与“石”的重量,规定“1石=10钧=100斤=1千两=1万钱=10万铢”,在这个新规下,一肃两约等于旧一两的2倍,一肃钧约等于旧一钧的2/3,但一肃石则约等于旧一石的5/3。
只不过,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耐心,只能循序渐进,若是强行推出,反而会使得大魏的经济市场出现混乱。
可遗憾的是,在场的人,绝大多数均不能理解赵弘润为何采取稻米作为衡量物,也不能理解他为何将斤两的换算规定为十倍,而并非是原先的十六倍。
但不管怎样,赵弘润所制定的新的度量衡,即冶造局工匠们口中所称的“肃氏度量衡新规”,亦在第一时间被呈递上魏天子的龙案上。
但不可否认,无论是在肃斤制新规下,无论是肃斤还是肃两,都要比旧有的斤两制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