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迁都争议(一)
但是沈淑妃并未应允,她希望跟乌贵嫔作伴——毕竟乌贵嫔的儿子赵昭远在齐国,而如今先王又过世了,乌贵嫔孤零零一个人呆在大梁,形单影只,这让沈淑妃动了恻隐之心。
但这次的情况有所不同,因为已升至太后的原皇后王氏,并非是新君赵润的生母,连养母都不是,虽然出于遵守孝道,赵弘润将王氏这位名义上的母亲留在了宫内,但内心深处,他未尝没有想过让养母沈淑妃取代王皇后的位置——以他如今的地位权势来说,只要他开了这个口,朝廷是绝对不会忤逆他的,甚至于,他都不需要自己开口,只要稍微表露一下这个态度,就会有人替他去办。
似蔺玉阳、虞子启、冯玉、李粱、徐贯、杜宥等多位大臣,不约而同地咽了咽唾沫,眼中浮现几丝神往。
只不过沈淑妃素来对这些事看的很淡,先王赵偲在位时,都未曾想过去跟王皇后争夺什么,而如今,更不会仗着自己养子已经是魏国的君王而去欺负那位太后——在沈淑妃看来,王皇后亦是一个可怜人。
“再进一步?那是什么意思?难道说是,吞并诸国、统一中原?”
可不是嘛,亲生骨肉雍王赵誉自刎前都不愿喊她一声母亲,养育三十年的长皇子赵礼,据说如今也跟王皇后形容陌路,以至于王皇后身边,就只剩下雍王赵誉的长子赵言。
固然,他们这些老辈的朝臣,可能无缘目睹魏国日后兵吞中原的盛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得更加努力、更加勤勉地发展国家,争取待日后后辈的同僚接替他们的位子时,他魏国能变得更加强盛,实现“吞并诸国、统一中原”这个在目前看在犹如天方夜谭的宏大目标。
“更进一步……吞并诸国、统一中原?”
“杜大人所言极是!”
说得难听点,要不是实在找不出一位完全令他满意的新君,他自身是绝对不会坐上这个位置的。
诸大臣们纷纷点头说道。
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见介子鸱轻笑一声,徐徐说道:“陛下,我大魏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难道陛下与诸位大人就不曾想过……再进一步么?”
沈淑妃自忖,王皇后虽然一度贵为国母,但这结局,未免令人唏嘘。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介子鸱说出“迁都邯郸”这四个字时,赵弘润与在场内朝诸臣,皆有些目瞪口呆地看着介子鸱,不知他此举究竟是什么用意。
由于沈淑妃的竭力反对,因此,赵弘润只能作罢尊奉养母为太后的心思,退而求其次,他吩咐内造局派人在宫内深处再建一座宫殿,姑且就称作“福延宫”,供母亲居住。
确切地说,这个举动不符合魏国当前的利益。
还别说,赵弘润还真没想过吞并诸国、统一中原,因为他这个王位,本来就是被先王赵偲赶鸭子上架,他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政治抱负,唯一的执念,就仅仅只是希望国家强大,不复当初那般任由韩、楚两国欺凌罢了。
而此时,赵弘润已经带着升任大太监的高和,在燕顺、童信两名拱卫司御卫长的跟随下,来到了他母妃沈淑妃居住的凝香宫,继续劝说这位母妃。
就连赵弘润,亦被介子鸱这话说得心中一愣。
原来,新君继位之后,按照旧例,除原来的皇后王氏外,宫内的先王妃子,都得搬出皇宫。
这些当中,有的捋着胡须默不作声,有的则看似神游天外,想来都在细细思考着介子鸱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