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 王用商人
听闻此言,赵弘润深深看了一眼介子鸱,心中暗自满意地点了点头:能说出这样不偏不倚的话,说明介子鸱的确将自己的心态摆正在“肃王府家臣”的位置上,这很好。
这是一柄双刃剑。
想到这里,赵弘润笑着说道:“本王已说过,此事由你定夺,既然你点头认可,那么……”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文少伯,笑着说道:“支持本王的种种行动,甚至于包括支持对外的战争,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本王的王用商人。”
不可否认,这或许会成为资敌的行为,但反过来说,这也是一桩能够回笼研发资金、捞回打造成本,甚至于还能有盈利的妙策。可唯独无法保证,这批军备最终会不会落到魏国的敌人手中,成为杀死魏国士卒的武器。
当然,这只是一句客气话,毕竟这么大的事,赵弘润不可能真的交给介子鸱定夺,只能说,他的想法与介子鸱相似。
问题是,他怎么开口呢?文少伯可是他的义兄啊。
见此,文少伯的表情着实有些古怪,毕竟介子鸱那可是他的义弟。
介子鸱偷偷瞄了一眼赵弘润,却遗憾地发现,这位肃王殿下正自顾自抿着茶水,并没有开口的意思。
听到赵弘润用“介子”而非“介子先生”来称呼自己,介子鸱心下会意,立马将心态调整为眼前这位肃王殿下的幕僚,转身朝着文少伯面色严肃地拱了拱手,大抵是“现在换我来跟你谈”这类的意思。
聪慧的介子鸱立马就猜到:这是这位肃王殿下对他的考验。
要知道,想要肃王军这批旧装备的势力还是有不少的,单单魏国境内就有不少,比如宋国降将南宫垚,比如“宋郡叛军”,比如“萧氏余孽”,更不用提其他国家的非官方允许存在的势力,比如与楚国王室芈熊氏有仇的“芈屈氏”,东越的东瓯军,等等等等。
文少伯提出的“王用商人”的概念,与官商的性质是不同的。
打个比方说,冶造局花费了两百两银子的价值打造了一套步兵的装备,发放给肃王军的士卒,而待等这名肃王军士卒穿了这套装备两三年,即将用更好的武器装备替换掉时,这套旧的装备,仍能以两百两银子的价值,甚至是三百两、五百两的超额溢价,走私到国外。
忽然,他转头看向介子鸱,笑着说道:“介子,你代本王定夺此事。”
在犹豫了足足数息工夫后,介子鸱暗自咬了咬牙,拱手对赵弘润说道:“殿下,门下以为,殿下您需要一位像我义兄那样的王用商人,不过,对于少伯提及的军备走私,门下不敢苟同,此事仍需从长计议。”
赵弘润右手食指叩击着桌案,若有所思。
最终,介子鸱并没有避讳他与文少伯的义兄弟关系,如实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