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 王用商人
或许有人会感到纳闷,赵弘润不是已经有一个“肃氏商会”了么,为何还要招募文少伯为王用商人。
“是。”强忍着心中的激动,文少伯朝着赵弘润拱了拱手,随即站起身来,语气激动地说道:“在下向肃王殿下提出的王用商人,即仅听命于殿下一人,殿下需要器物,则我给器物;殿下需要劳力,则我给劳力;殿下需要钱粮,则我给钱粮。无论殿下提出什么样的需求,在下皆会竭力满足……但相应的,在下恳求殿下给予在下最高的授权,让在下可以插手一些寻常商人接触不到的买卖,比如说,殿下麾下军队所淘汰的军备、器械,允许在下售卖到外邦,再比如冶造局需要的铁矿……”
原因很简单,因为“肃氏商会”已逐渐成为赵弘润用来笼络国内一部分亲近他的贵族势力的工具,虽然每年有着稳定的盈利,但赵弘润却无法真正控制整个商会的资源。
目不转睛地看着文少伯,赵弘润在喃喃念叨了几句后,脸上露出几许饶有兴致的神色,说道:“具体说来听听,你那个所谓的‘王用商人’。”
打个比方说,倘若赵弘润决定对哪个国家开战,叫“肃氏商会”无偿提供钱粮,相信“肃氏商会”里那些贵族在损失惨重之余,多半就要骂娘了。
官商指的有一定官方背景的商人,比如户部辖下一些打着户部旗号的经商官员,就可以称作官商,优势在于能够运用官方背景的渠道。
这对象,可能是楚人、可能是韩人、可能是秦人,甚至可能是魏国国内王室的死对头萧氏余孽,只要对方支付地起数倍溢价的花费。
而文少伯提出的“王用商人”的概念,则指专门只对他肃王赵弘润负责的商人,即不属于国家也不属于朝廷,因此,也就没有官商的那些优势,甚至于,在某些敏感的交易走私上,文少伯还无法公然打出肃王的旗号。
因此,文少伯既然要想买卖军器,那么就只有“走私”这一条途径——将肃王军淘汰下来的装备,溢价出售给需要这批军器的对象。
但即便如此,文少伯作为肃王赵弘润的王用商人,他仍然具有一定的授权。
“王用商人……”
因此,赵弘润确实需要一个只听命于他一人的王用商人,能够全力支持他展开各种大的行动。
之所以是“军器走私”而非是“军器买卖”,那是因为魏国朝廷的保守思想是绝对不会容许国内的军备出售到国外的,他们宁可淘汰下来的军备成堆成堆的烂在仓库里,也不愿将这些落后的武器出售给别的国家。
比如,在正常贸易中借助他肃王赵弘润的声势,或者征募肃王军的退伍士卒扩充商队护卫,甚至可以请青鸦众与黑鸦众为其处理一些阴暗面的事——但凡是肃王一系的力量,文少伯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利用。
无他,只因为文少伯提出的要求实在是太让人惊骇了——军器走私!
不得不说,这份权利是非常恐怖的。
听着文少伯滔滔不绝的讲述,宗卫长卫骄惊得睁大了眼睛,就连介子鸱亦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向文少伯,仿佛今日才真正认识这位义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