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大梁战役(一)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楚水君选择了他楚国最管用的战争方式,即用人命去消耗敌军的精力以及箭矢。
攻破定陶之后,楚水君向卫国派出使者,要求卫国“弃暗投明”,率领举国军队加入到讨伐魏国的联军当中。
不过,单单派出粮募兵,并不能给予大梁足够的威胁,迫使大梁城内的魏卒时刻绷紧神经,因此,在思忖了一番后,楚水君决定让卫国的军队作为主力,毕竟卫国是迫于无奈才加入到联军一方的,与其留着这些与联军并不齐心的卫国士卒,还不如让这些士卒去对大梁城造成威胁——反正魏卫无论哪方的士卒被消耗,在楚水君看来都是一件有利于局势的事。
至此,魏国的宋郡,全境沦陷。
截止当日,距离魏王赵润率领大军抵达大梁,还有五日。
这一次攻城,那些在前线指挥士卒作战的联军千人将们,一个个都撤除了显眼的旗帜,并且更换了寻常士卒的甲胄,这终于使得大梁城墙上的魏连弩哑火了。
七月二十九日,齐将田耽、楚将项末、项培、并越将吴起,围攻济阳。
这也难怪,毕竟魏连弩的弩矢皆是精铁打造,造价亦不菲,倘若几枚弩矢能换死敌军一名千人将级别以上的将领,那当然是不亏,但倘若用来射杀一般的士卒,那就太亏了。
七月二十七日,齐将田耽,先克“煮枣”县。
但让诸国联军没有想到的是,虽然大梁城墙上的魏连弩哑火了,但取而代之的,却是魏国在鲁国弩匣基础上改良的机关弩匣,这些射速极快的机关弩匣,对诸国联军的士卒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迫使楚水君再次在中途下令停止进攻。
时间回溯至魏昭武二年七月二十日,楚水君率领百万大军攻破定陶。
至此,除西垂秦国以外,中原之地上的韩、齐、鲁、卫、越、楚等诸国,皆对魏国宣战,魏国举世皆敌。
原因很简单,因为楚水君希望尽快攻陷大梁,因此,他派出去的,皆是诸国的正规军,也就是诸国联军的主力,似这般轻易就死在魏国战争兵器的攻击下,颇为不值。
在楚水君的软硬兼施下,卫王费畏惧于边境的百万诸国联军,唯恐惹怒联军,致使国家破碎、王位不保,终于在七月二十六日,对外颁布王令,终止与魏国的盟约,并顺从大义,加入诸国联军,一同讨伐魏国。
“派粮募兵上吧。”
同时,楚国上将项末率领十几万大军陈兵于卫国边境的“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