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章 此进彼退
那两名青鸦众也没有隐瞒的意思,遂将“秦军拒不出战、怯战而退”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司马安,听得后者时而点头,时而皱眉。
相信谁也不会想到,有着赵弘润、赵元佐、赵元佲三位统帅的“魏西”、“河间”、“宋地”三方战场,此刻仍陷于胶着的战争,然而作为新人统帅的“沈彧”,却在“商水战场”奠定了优势。
想了想,司马安询问那两名青鸦众道:“肃王殿下那边进展不利么?”
当然,这其实并非全然是沈彧的功劳,有一个女人从中出了大力。
听闻此言,司马安眼眸中绽放一丝精光,因为赵弘润的话,给予了他最高程度上的授权。
因为他知道,那位肃王殿下是为了国家才做出的妥协。
怎么可能!
在他眼中,肃王赵弘润是一位非常有原则的人,这从以往肃王军对外战争中从未伤害过他国平民这件事就能看出,然而此番,这位肃王殿下为了国家利益,违心地违背了自己的原则,这让越来越看好这位殿下的司马安感到愤怒,仿佛心中憋着一股怒火。
待等魏军造好营寨,秦军多半立马就放弃“桃林秦营”,继续向西撤退。
当然,那位肃王殿下的觉悟,司马安亦看在眼里。
“芈姜……”
不过在此期间,肃王赵弘润的口讯,已由那两名青鸦众,传达到了坐镇雒南盆谷的司马安大将军耳中:“……司马(安)大将军,肃王殿下命您即刻整顿兵马,设法横穿秦岭,进攻秦国境内!殿下又有令,期间一切事务,皆由大将军自主裁决。”
端详着那份战报,赵弘润喃喃念叨着。
函山大火,烧了足足三天三夜,秦军绵连十几里的营寨毁之一炬,但魏军却也没办法乘胜追击,在函谷外白白干等了三日。
可问题是,魏军还必须建造营寨,否则,几万大军岂不是暴露在秦军眼皮底下?赵弘润很清楚,采取“寓攻于守”战术的武信侯公孙起,会死死盯着他们魏军的举动,不会放过赵弘润任何一个疏漏与破绽。
然而他并未因此轻视秦军的主帅武信侯公孙起,反而对此人愈加重视,毕竟他也明白,身为将军统帅,最关键的事是赢得胜利,至于胜地漂亮或难看,其实并不是太重要——正所谓成王败寇嘛。
在这种情况下,纵使赵弘润很清楚武信侯公孙起是打算用一座秦营来交换魏军建造一座军营的时间,借此拖延魏军的行程,亦不得不乖乖就范,毕竟魏军确实需要一座军营,而武信侯公孙起绝不可能让赵弘润将他们的秦营据为己有。
虽然早已有所预料,但司马安还真没想到,秦军此次的战术居然是如此“丑陋”,以至于某位肃王殿下的武略与其麾下精锐士卒竟无用武之地。
而在赵弘润心下郁闷地下令建造军营时,他收到了一封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