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说降(二)
对于这些人是否甘愿归降大魏,赵弘润并没有什么把握。
这意味着楚国的田农们辛辛苦苦操作了一年,然而却仅只能收获一半收成。而另外一半利益中,楚国以税收收走三成,这无可厚非,虽说这“什三”的国税,比较其他国家高出那么一成,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可要命的是,统治该块封地的邑君,还要在这“什三”赋税的基础上额外征收税收,也就是邑税,这才是楚国下层农民普遍贫穷的根本原因。
甚至于,就算这些人愿意归降大魏,赵弘润亦不敢轻易相信。
其实对于那些楚兵们而言,那根本没有什么好考虑的,魏国“什二”的田税,而他们楚国由于统治封地的邑君还要抽取一层利益,以至于田税高达“什五”,这意味着什么?
“看来,还是得请动平舆君熊琥……”
一队一队,楚兵们纷纷沿着巨坑的边沿走向另外那块空地,以至于整整五千多名楚兵走了个过场,竟没有一个楚兵甘愿投死在那个巨坑中。
这笔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虽足以应付府上的消费,但却不足以太过于奢侈。至于那些财大气粗、往往能一掷千金的姬氏王族,他们大多都在各地有着自己的产业,用手底下的人帮忙经营着。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毕竟这些楚兵都是战前暘城君熊拓拿钱“买”下来的士卒,本来大多只是楚国的农民,他们对暘城君熊拓可没有什么追随效死之心,以往碍于军律在,他们不敢潜逃,可如今暘城君熊拓早已逃得不知所踪,轮到赵弘润这位魏国的肃王做主,他们又哪里还会将曾经在楚国的那一套当真。
再者,这些姬氏的王公贵族们也没有向附近县城或村庄征收额外税收的权利,他们的花费,一并由宗府拨给,这是一笔被视为正常的国家消费,用以赡养这些王族之人。
甚至于有些楚兵们还在想:待等这场仗结束,咱们也混个大魏之民的身份,到时候,就彻底跟楚国以及暘城君熊拓拜拜了,当逃兵又怎样?投敌又怎样?魏国“什二”的轻税,傻子才回楚国呢!
喊完了这最后一句,赵弘润便自顾自走下了高台,与百里跋以及宗卫沈彧、武尉陈适等人赈站在一起,目视着那片人海似的五万楚军俘虏,等待着他们做出选择。
赵弘润咧了咧嘴。
“给诸位半刻辰的工夫考虑。”
虽然那位平舆君熊琥的伤势还未痊愈,可是没办法,这不又到了用他的时候了嘛。
姬氏一族的王公贵族们只是在这自己一亩三分地里胡吃海喝、犬马声色,也不会有人去管他们。
对于这些身处于军队底层的楚兵的决定,赵弘润并不意外,毕竟不是所有的军队都向浚水营、砀山营那样有着极强的凝聚力与军队荣誉感。
比如在魏国,虽说姬氏王族也有不少宗族子弟拥有各自的领地,但那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座他们自己花钱盖起来的小城,占地也没有几里,只能说是豪华奢侈的庄园。
士卒、伍长、什长、百人将,这些都不成问题,问题在于那些五百人将、千人将,甚至是两千人将、三千人将。
说到底还是国体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