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五)
“还有《史记》!”韩冈道。
韩冈随即打断了曾孝宽的话,问道:“是有人将这些文献中的只言片语给整理出来了?”
韩冈根本不在意哪个是对的。世人引用史料,绝大多数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而不会去在意史书的正确。
曾孝宽缓缓道:“《竹书纪年》早已散佚无存,只有在一干文献中能找到只言片语。”
要是以《竹书》为准,伊尹放太甲于桐宫这个在《史记》中温情脉脉的故事,可就要变成一出王子复仇记了<a href="#fn135" id="fnref135"><sup>注</sup></a>。
如果有人证明伊尹方放太甲于桐宫,并非如史记所说一般,那么失去了大义的名分,被压制的官僚中,肯定会有人要趁机反弹。
他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吕家兄弟的名字了。
即使两府掌握了天下军力,但其执政根基断了,就等于是缺了腿,会有大麻烦。
韩冈脸色陡然一变。
文攻武卫,岂可偏废!
任何一部古书,在散佚后重新问世,肯定会带来是否是伪作的争议,绝不应该像曾孝宽这样,说得这般绝对。
幸好,《竹书纪年》是新出之书,日后会拿着书中的记载,来攻击两府的行为,在世人眼中,肯定是些唱反调的文人。世间共通的认识,还是以《史记》为准。
“为何如此肯定?”韩冈沉声问道。
“是,还有《史记》。”曾孝宽道,“我等行事在前,吕惠卿出书在后,所以即使为人指摘,犹有辩驳之辞。可若是再用共和之语,那世人看了又会作何想法?”
“吕升卿。”
如果只是说伊尹放太甲于桐宫这件事的真伪,之前其实也不是没有异议。但那些只是从历代文献中翻出来的只言片语,根本不算个事。
韩冈追问:“谁?”
但现在是吕升卿整理出了一部《竹书纪年》来,整部书和零散记录对人们说服力,有着天壤之别。
“的确是。”曾孝宽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