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宰执天下 > 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一)

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差不多到了后半段,考生们都完成了。面对这一回的策问,还能笔走龙蛇,的确不简单。

开头若是扭曲了本心,日后做了官,也会是个逢迎上司的庸官。

出处在《三经》之中的题目,只要遵从三经新义就够了。三经新义没有解释到的地方,一部分遵循孔颖达的注疏,一部分则是出自国子监的新义。

与其曲己以媚主考,还不如将自己的心志和见解,痛痛快快地表达出来。就算考不中,至少不会感到憋屈。

有关经义的部分,在国子监中,常年系统性地练习过,宗泽写起来得心应手。

提起笔,蘸上墨。

可是长时间的思考,除了让他心烦意乱之外,没有别的结果。

宗泽解决前面的问题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但当他的注意力再一次回到策问考题中时,便陷入了一阵长考中。

一旦立论错了,就又要多费三年,可两名考官又该迎合谁人?两全之说,又必失之平庸,更不可能通过。

在考试中用上新义,并不需要太在乎知贡举的身份。知贡举一般只会看后面的策论,前面是经义通过初考官和覆考官的评阅就够了。而知贡举下面的一干考官,无一例外都是新党中人,其中还有研习新法最为精深的几位国子监博士、教授,监中出身的贡生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写那些新释义。

这一道题,难处不在题上,却在题外。

宗泽想了一下,就将这道策问暂时放到了一边,先从经义的题目做起。

下笔时尚有些忐忑,但笔落纸上,宗泽的笔锋便不再停滞。

只不过今科可有两名知贡举。一个是蒲宗孟,一个是李承之,这两位,大家都不熟。被任命为知贡举又太晚。他们的立场还好判断,但喜好、风格,一时间能了解到的内容并不多。而且有一点很明确,两位知贡举绝不可能和睦相处,一个不好,就有可能卷入两位主考的争斗中,然后死得莫名其妙。

一名下来巡察的考官走过宗泽面前,看到他运笔如飞,不由得轻轻点了点头。

而在不同人面前,将一件事正说反说都说通,也非是纵横家的特权。

这其中大部分的观点都只是在京中流传,甚至仅仅在监中传播,但在之前不久,却经过了经义局的审核,成为国子监的教材之一,也是考试的标准答案。

一时难以拿定主意,宗泽最后放下了笔,用力地搓了搓脸。深呼吸了几下,放下手时,他的神色终于安定了下来。

在经义研究的前沿领域,国子监出来的贡生,对此有着先天性的优势,外路的贡生远远没有这么好的条件。

宗泽性格谦退,常常曲己从人,但若是事涉正道、本心,那便不同了。

这些年以国子监为主的新学团体,对新学的钻研日渐精深,对三经新义所没有涉及的其他经书,又有了许多新的阐发。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