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斋桑泊
斋桑泊堡只有三千多人,养四百兵非常吃力。但没办法,这些士兵是镇子的保护神,没有他们,哈萨克人、蒙兀儿人会第一时间冲过来,将他们的粮食和女人抢走,把村庄付之一炬,大家什么都剩不下。因此,即便再苦再累,镇子内外的居民们也会竭尽所能供养这支军队——当然是在上级拨发部分粮饷接济的情况下。
当然为了解决实际困难,镇子里也兴建了一些工业设施。现在全世界都看到了东岸人发展工业的累累硕果,认识到了工业所带来的巨大财富。因此,斋桑泊堡的俄国官员利用上级发下来的数千卢布的资金,在镇子附近兴建了两家企业,分别是一家伐木场(附木材加工厂)和蜂场。两家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都就近供应军需及本地居民消费,尤其是前者,士兵们有固定军饷,部队也有采购物资和器械的费用,与其让他们花钱到别的地方订购商品,还不如把这钱留在本地,刺激斋桑泊的经济发展,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而如果等到未来清国人攻取了突厥斯坦,将他们的国土与俄罗斯帝国连到一起的话,斋桑泊堡可能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也不一定。他们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边境贸易城市,将本地及俄国内陆运来的商品出售到清国,再把清国的皮革、茶叶、丝绸等商品出售到帝国其他地区,成为一个典型的商品集散地,那样大家可就发达了。
不过这都是未来的事情了,谁都无法预知。就现阶段而言,他们的任务还是建设城镇,然后支持军队对准噶尔人发起攻击。根据私下里流传的消息,在明年(1705年)后,新上任的西伯利亚军政长官(将原托博尔斯克、托木斯克等合为一处)就将发起一项大规模的行动,投入的总兵力可能会超过五千步骑。
进军的方向还无人得知,不过斋桑泊堡是一个很可能的方向。五千大军从这里南下,迅速进入突厥斯坦,先打击归附策妄阿拉布坦的哈萨克人。取得成果后,再东进呼应清国军队,相约一起扫荡这片区域的各种反对势力,然后再一起南下,给准噶尔人以致命一击。
嗯,清国军队目前还在东方奋战,牵制了准噶尔人极大的精力,以至于策妄阿拉布坦都征集了大量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前去吐鲁番作战,可见战况多么紧急。既如此,我们可就不客气了!趁着突厥斯坦北部空虚无比的有利情况,先占了便宜再说,然后再以逸待劳,重创腹背受敌的策妄阿拉布坦。
如此完美的计划,成功率当在九成以上,这可真是太幸运了!
当然也有人弱弱地指出,若是清国军队被击败或者撤退了,他们再贸然南下的话,岂不是会与策妄阿拉布坦的主力大军迎头撞上,遭遇灭顶之灾?唔,是有这个可能,但鉴于清国使者传来的消息,短期内他们应该不大可能撤退。博格德汗与策妄阿拉布坦的矛盾是不死不休的,清国的将军们敢冒触怒皇帝的风险撤退吗?可能性似乎很低。
那么,就不要瞻前顾后了,必须尽快调集兵马,一开春就迅速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当地的少量守军,然后掠走准噶尔人在当地的补给,烧毁其城镇,最后再联络清国人,确定下一步行动的方向。
差不多是时候终究蒙古人在中亚的统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