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绝对自控 > 去爱吧

去爱吧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1939年,年纪尚轻的绝世天才奥森·威尔斯拿到一纸好莱坞史上前所未见的优厚合同。雷电华电影公司要他自选、自编、自演、自导两部电影作品。他选择的第一部,是一位报业大亨受困于自己亲手打下的商业帝国和奢靡生活的悲剧故事,名为《公民凯恩》。

当我们在仇恨之海苦苦挣扎时,爱就静静地待在岸上。不自我,不闭塞,自有其积极、敏感、平和、奉献。

——欧里庇得斯

<a href="#noteref_1">[1]</a>来自美国歌手Nada Surf的歌曲Always Love,本章标题也取自这首歌。

和世界生什么气呢!好像世界能注意到你似的。

这出闹剧使《公民凯恩》票房大败。它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在电影史中重新找回应有的位置。赫斯特这套扭转狂澜的动作,真可谓高投入、大手笔。

委屈吗?当然。但威尔斯并未因此而自毁一生。他交往了二十多年的女朋友在他葬礼的悼词中提到了赫斯特,还提到了威尔斯在以冷漠无情而闻名的电影行业里受到的所有奚落,“我敢保证,他从没因此而变成一个心里充满仇恨的人”。换句话说,他从没变成赫斯特那样的人。

赫斯特打官司的故事结局让人哭笑不得。他先派手下最具影响力的八卦专栏作家卢埃拉·帕森斯去电影工作室要求看片。根据帕森斯发回的观后感,他决定不惜一切手段阻止这部电影公映。他下了铁令,从今以后公司的所有报纸不得提到任何雷电华(也就是《公民凯恩》的制作公司)拍的电影。十几年过去了,威尔斯的名字还在赫斯特旗下报纸的黑名单上。赫斯特的报纸开始搜罗关于威尔斯的负面新闻,并打探他的私人生活。报纸的八卦专栏作家威胁要把雷电华董事会的每个成员都扒个底朝天。赫斯特还搬出损招,通过给整个电影行业施加压力的方式来逼迫其他电影公司的老板联合抵制《公民凯恩》。他拿出80万美元想买下电影版权,让它永远不见天日。大部分电影院线在压力之下不得已拒绝放映,所有赫斯特手下的传媒品牌都禁止播出关于这部电影的宣传。赫斯特身边的走狗们更是开始向官方媒体恶意诋毁威尔斯,直到1941年,埃德加·胡佛在任时期的联邦调查局给威尔斯建立了档案。

不是人人都有能力这样处理问题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宽恕和谅解的能力也不同。即使一些人选择了暂且忍气吞声,他们的身上却依旧背负着毫无必要的记恨。还记得那个一跃成为金属乐队吉他手的柯克·哈密特吗?他顶替了戴夫·马斯坦恩的位置,而后者加入了另一支摇滚乐队,大屠杀(Megadeth)。在日后实现的让人不可思议的成功光环下,多年前遭到队员的背叛和伤害仍然刻骨铭心。马斯坦恩每次想起都又恨又怒,最后染上了毒瘾,差点一命呜呼。整整十八年过去了,他终于开始消化仇恨,但直言那种伤害仿佛还发生在昨日。当你听他讲起过去的事时,比如有一次他透过镜头给曾经的队友捎话,那种怨气好像来自一个露宿在天桥下的流浪汉。而事实呢,这个男人卖出了几百万销量的唱片,写了不少经典歌曲,早就过上了摇滚明星的生活。

一来二去,这是一场仇恨与嫉妒的拉力,却引起众多我们最不愿看到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里,我们管这种现象称作史翠珊效应(以著名歌手、演员芭芭拉·史翠珊命名,她曾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把一张自己家的照片从网上删去。结果事与愿违,反而引来了更多人围观),出于愤恨或自我主义想毁灭某物,但常常只起到助长和传播的反作用。

<a href="#noteref_2">[2]</a>来自Megadeth的代表作Sweating Bullets。

谁没有痛过几回啊——像歌词里写的,痛苦“龇着一口烂牙朝我们冷笑”<sup><a id="noteref_2" href="#footnote_2">[2]</a></sup>。自我让人走不出过去,忘不掉曾经的人和事;遗憾也好,仇恨也罢,那疼痛都是真实的。其他人已经开始愈合了,唯独只剩下你看不到眼前除了自我之外其他的东西。你无法接受总会有人无意或有意伤害到你的事实。你能做的只有恨。

有趣的是,第一,赫斯特极有可能从没看过这部电影,根本就不知道里面讲了些什么。第二,电影本身并不针对他——或是不只针对他(据我们所知,剧中主角查尔斯·福斯特·凯恩身上有很多著名人物的影子:萨缪尔·英萨尔、罗伯特·麦考密克等;影片受到两位颇为相像的艺术巨匠启发,他们分别是查理·卓别林和阿道司·赫胥黎。这部电影的初衷不在于诋毁,而在于引发共鸣和思考)。第三,赫斯特是当时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打这场官司时他已78岁,步入人生暮年。为何要在一部新人导演的处女作这种无关紧要的东西上浪费大把时间呢?第四,正是因为他的官司,这部电影在民间舆论中的地位才得以巩固,且侧面证明了赫斯特的能力还不足以一手遮天。令人感到讽刺的是,他给自己招黑的本事比其他所有对他指指点点的人都要强。

身处失败和逆境,仇恨是最简单的应对方式。责怪因仇恨而生,总想把黑锅推到别人身上。这种态度本身就是种打扰,让人忙于复仇或揭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恶行。

声名狼藉的传媒大亨威廉·伦道夫·赫斯特坚信这部电影是以他的经历为蓝本,且拍得一点也不留情面。他随后开始了漫漫维权之路,决心毁掉这部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作品。

可这能让我们离心中的目标更近一点吗?并不能。结局就算原地不动都还算好的,怕就怕越来越往后退,直至阻碍了大局的进步。就算我们已经像赫斯特一样功成名就,仍然难保一世英名不因此而多了污点,或让原本的黄金岁月变得阴暗不堪。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