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朱明 > 第31章农事

第31章农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朱顺明特意建造这个超大的育秧室,就是要对外出售秧苗。

他不会无偿将这些秧苗分发给农民,太容易得来的东西不会珍惜。当然,他也不会禁止雇工们学习他的育秧、沤肥、杀虫等种植技术。

这种偷学来的、实实在在看得到效果的技术,农民们会自发的推广。

每亩能够多收三五斗,这也是朱顺明希望看到的。

听说可以购买朱家的秧苗,而且可以用做工代替银两,很多雇工都心动了。

只是这样的农庄建设,投入实在太大,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得了。

朱顺明笑笑,道:“江南早就有这种循环种养殖的桑基鱼塘模式,只是北方不常见而已。咱们宝庆府没有养蚕的习惯,不然丝绸可是挣钱的好买卖,关键能让不少妇人就业。”

待到四月初,育秧室的禾苗有近尺高,气温回暖,可以插秧了。

朱顺明全家亲自种了五亩地,男女老幼齐齐出动,投入到农业大生产中。

农耕文化深入汉人骨髓中。再位高权重的人,都要参与到农耕中去,以示不忘本。

朱家的秧苗近尺高,自己家的秧苗不到两寸,光季节方面就差得好远。每亩能多收三五斗,干上几天活有什么关系?朱家还管饭呢。

有心眼的雇工将朱顺明育秧的技巧、设备记在心里,打算自己偷偷尝试。要是能育出这种秧苗,岂不是发财了?

眼光长远的雇工看中了朱顺明这种循环种养殖模式。只要等到朱顺明大丰收,就一定会有人尝试这种增产增收的农业模式。

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循环利用的小农庄模式是朱顺明打算推广的农业模式。

朱老爷子等人是陕西人,家里几个丫头是河南人,都是北方小麦种植区出身,对插秧一窍不通。

秧苗插得歪歪扭扭不成排列就不说,插的深度也是深浅不一。插得深的没入泥中大半截,插得浅的很快就浮在水面上。

其余田地请的当地雇工,不到三天就插完,秧苗插得整整齐齐。一大片农田披上绿装,煞是好看。

雇工们对朱家的秧苗艳羡不已。朱顺明育的秧苗粗壮高大,一看就容易成活,想来产量不会低。

在这个生存艰难的时代,每亩多收三五斗说不定就能多养活一口人。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