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二战全景纪实 > 第116章

第116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13.逞威大沙漠(3)

---------------

6月14日,英军从马特鲁阵地出发。6月15日右翼开始进攻哈法亚山口外围阵地,但损失严重。中路则攻克卡普措堡,并击退德军两次反攻。左翼在哈菲德岭攻击受阻。隆美尔将第5轻装甲师和第15装甲师全部投入作战。激战至6月17日,英军被迫撤退。6月20日,隆美尔以猛烈的火力攻入托布鲁克,守军无路可逃,只得升起白旗。33万官兵投降成为俘虏,其中有10名将军。

隆美尔乘车驶向托布鲁克。他下了指挥车,弯下腰来熟练地清除阻路的地雷,参谋们和他一起,从地下挖出了数百颗地雷,他顶着大街小巷呼啸而来的子弹,大摇大摆地开进了托布鲁克市区。此时,战斗基本结束,零星的抵抗已不起作用。

消息传到英国时,首相丘吉尔正在美国访问。6月21日早晨,丘吉尔来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书房去看望罗斯福。正在这时,一封电报送到了罗斯福总统的手中,上面写着:“托布鲁克投降,25万人被俘。”罗斯福默默地把电报递给丘吉尔,丘吉尔大惊,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曾经作过指示,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托布鲁克。然而事实如此。

隆美尔立即着手准备向北非进军。他信心十足,要为意大利人报一箭之仇。希特勒发布了命令,隆美尔升任德国非洲军军长。隆美尔上任后,亲自乘机视察非洲战场。机翼下,广阔的锡尔特沙漠像一块偌大无比的黄色魔毯,闪烁着灼热的光芒只有几簇蕨类植物在滚烫的沙海中挣扎着。隆美尔似乎明白了意大利军队在这里丧失数十万官兵、数百辆坦克和数千门大炮的原因。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斗志和智慧主宰着胜利之神。他厚厚的嘴唇上留下一行深深的齿印,他的决心已定,用机动夺取胜利。

1941年3月31日,隆美尔以假坦克造成浩大的声势,由西向东席卷。一辆辆坦克惊天动地地轰鸣着,犹如万马奔腾,气势汹汹地向昔兰尼加半岛扑去。隆美尔其实只有第5轻装甲师,另外还有两个不太中用的意大利师。但他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攻占了阿盖拉地带。由于英军素有“沙漠之鼠”之称的第7装甲师已返回埃及休整,第6澳大利亚师已调希腊,换防的是第2装甲师一部和第9澳大利亚师。他们的战斗力较弱,无法与隆美尔的非洲军相比。英军见不是对手,立即撤出班加西。德军尾随追击,不给英军喘息的机会,结果第2装甲师还是没能逃脱被全歼的命运。

4月8日晚6时30分,隆美尔来到一群被俘的英军面前,骄傲地注视着其中的一位中将。这位英军中将就是曾经横扫意军的理查德·奥康纳。奥康纳败于比他年轻许多的隆美尔手中,有些不解,便向隆美尔提出一个问题:

“请问将军是如何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不停顿地进行攻击的?”

隆美尔一笑,回答道:“我对部下的命令总是进攻!一刻不停地进攻!我的部下手中的每一挺机枪也可能只剩下最后一条子弹带了,这一点你们是否想到了呢?”

丘吉尔想起了韦维尔,想起了韦维尔多次与他唱反调。1940年初,丘吉尔想从韦维尔那里调6个正规营去欧洲战区作战,韦维尔竟敢以中东要保持英军的实力为由,拖着不办。虽然总参谋长约翰·迪尔也为韦维尔说了话,但丘吉尔心里还是窝了火。此时,韦维尔的“战斧”作战计划失败,丘吉尔找到了撤换他的理由。他下令由克劳德·奥金莱克接替韦维尔。

在德国,非洲隆美尔的胜利使德国人沉醉在欢乐之中。一座新建成的大桥立即以隆美尔的名字命名,从省长到将军都把贺信、贺电纷纷寄到诺伊斯塔特隆美尔的家中。隆美尔的夫人露西在家里从广播中收听到隆美尔的讲话,她十分高兴,从家中取出香槟酒,和邻居一起庆贺起来。

与此同时,希特勒和戈培尔以及他的随身参谋也围坐在收音机边。当关于隆美尔攻占托布鲁克的新闻告终的时候,戈培尔评论说:

“几乎没有任何一位将军能够像隆美尔将军那样,懂得战斗宣传的重要意义。

奥康纳无言以对,低下了头。是啊,如果英军能够再坚持一下,或利用德军的补给困难,其结果无论如何也不会是这样。

至4月11日,除了第2澳大利亚师仍坚守托布鲁克外,英军全都被驱出昔兰尼加。英军被迫后撤了400英里。好在韦维尔一见形势急转直下,立刻调兵遣将,才稳住了阵脚。

北非的局势令英国朝野大惊。丘吉尔连忙向韦维尔发报:“誓死要守住托布鲁克,决不允许有撤退的念头。”

5月,韦维尔趁隆美尔在托布鲁克受挫和缺乏补给品之机,在指挥英军实施试探性的“短促”计划后,开始组织制定“战斧”计划:首先由第4印度师在第4装甲旅的协助下进攻哈勒法亚—塞卢—卡普措防区,并以第7装甲师一部掩护沙漠侧翼;再以第7装甲师的两个装甲旅大举进攻托布鲁克;最后以第7装甲师会同托布鲁克守军将德军赶回托布鲁克以西。

---------------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