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永乐大帝 > 分节阅读 35

分节阅读 35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明朝时期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政策其实很不错。

明朝在西南设立三司及巡抚等与内地相同的政权机构,同时根据当地民族情况,建立了“土司制度”。所谓“土司”,即利用少数民族中的贵族分子沿袭充任地方政权机构中的长官,以便于依据地方经济情况“额以赋役”,政治上听从封建中央的“驱调”。明朝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土司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从形式上把少数民族中的地方政权直接纳入了中央王朝政权的组织系统,较前代土官制度更为完善。毕竟以这种形式操作,既没有触动少数民族贵族的根本利益,又能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影响力。

在贡赋上,土司按照本民族地方的具体情况向人民征收各种贡物赋税,然后以其中的一部分金银和谷物通过都司向封建王朝中央上缴。无论其赋税比例还是徭役程度,与汉族同胞相比均相对较轻。少数民族底层人民的生活之所以会非常困难,一是自然环境所致(注1),二是土司对本族部民的剥削过于残酷(当时西南少数民族大多仍旧处于奴隶制或半奴隶制社会)。

如果不是“安南遣使朝贺并请封”的事件即将发生,其实朱棣倒也没想过要改变西南的地方政策。

公元1371年,安南国王陈日坚被伯父陈叔明逼死。因惧怕明朝反对,陈叔明未敢篡位,乃立其弟陈瑞为国王,后陈瑞在入侵占城时败死,弟陈炜继立。此时,安南陈氏政权已逐渐落入黎季的控制之中。后来,黎季杀掉陈炜,改立陈日昆为王。公元1399年,黎季又把陈日昆杀掉,次年,灭陈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大虞。之后,黎季改姓胡,名一元,与其子胡汉苍共理朝政。

杨荣瞟了朱棣一眼,正色道:“如果放任不理同样不妥,地方官吏清廉有能力便好,若地方官吏上下其手,无事生非地敲榨夷狄百姓,终究会迫使百姓们揭杆而反。”

朱棣饶有兴趣地望着杨荣:“那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杨荣斟酌着说道:“小臣认为,整顿吏治是一篇大文章真文章,也是长文章,要一步一步去办,才不致干碍祥和之气。”

“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苗、瑶、壮、白、彝、纳西、哈尼、傈僳、傣、普米、佤等狄夷,很多都是参错而居。这里很多地方,名义上说是归朝廷管,其实山高皇帝远,各自占山为王,相互之间不时争地盘打冤家火并。或许,可以在以夷治夷上做些文章。譬如说,让夷狄之间相互管理,实施保甲制度。若是有小股夷狄反叛,可责令附近土司全力剿灭。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节省军费,另一方面,当地土人比官兵更熟悉当地环境,剿匪时比官兵的战斗力也强些。”

朱棣不禁用欣喜的目光看了杨荣一眼。历史上的杨荣“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在朱棣的印象中,杨荣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在于处理蒙古问题上,想不到他对西南事务的想法上也有如此见地。

胡一元自称是帝舜的后裔,遣使奉表到明朝,诡称陈氏宗族已绝,胡汉苍为陈明宗之外孙,因此暂时登基理政,当时明朝正值“靖难之役”,建文皇帝自顾不暇,自然对胡一元的请示置之不理。

明成祖登基后,派官员到安南通告。永乐元年春正月己卯朔,御奉天殿受朝贺,宴群臣及属国使。其中,胡汉苍派遣的使者在朝贺的同时,还请求朱棣进行册封。朱棣命礼部讨论此事,礼部认为事关重大,安南情况

想到这里,朱棣微微笑道:“难得你如此年轻,有这种见识已经很不错了。”

朱棣之所以认为杨荣的想法不够完善,只不过是作为穿越者,他能够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因此能够有针对性地做出预防措施罢了。

注1:见过南京皇宫的平面图,主殿实在是出乎意料的少,所以借用北京紫禁城内的宫殿布局。

注2:为情节需要,将时间稍稍改动。将来这类事就不作特别说明了。

第五章西南政策(上)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