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罗士坤忙说:“老人家,不要这样说,千万不要激动,看你手都在发抖了,这样会把刚好的身体搞坏的。人在世上谁能没个困难呢,何况千里迢迢出门在外。你老再也别说什么做牛做马的,施恩图报,那我罗士坤不成了小人。”
谢老爹觉得自己说错了,忙解释:“罗老爷,你别见怪,我乡下人不会说话,没喝过墨水,没受过孔夫子的点化。我是小人,你是大人,是大大的恩人。”
罗士坤很满意这样的对话。他觉得可以试探性的进攻了,便说:“过几天我可能没时间来看你们了。家中老母做七十大寿,有许多事等我去安排。事情多,人手少,忙不过来!屋里屋外的事还得请一些可靠、做事麻利的人才行。”
果然不出所料,谢老爹立即接下话说:“那就叫玉英姑娘去帮忙啊。这孩子干活勤快、细心,从小做惯了,不怕吃苦。我们穷人家大忙帮不上,尽点力是应该的,只要罗老爷不嫌弃。”
罗士坤说:“这我也想过,有玉英帮忙,我放一百个心。
“姑娘啊,你爹患的是肺痨,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你难到一点都不知道?为什么不早点医治?拖到今天已是病入膏肓,我只有尽力而为了。即使能治好,恐怕也要些时日,要花不少钱啊!再说住在这破庙中,到处通风,地面又冰凉潮湿,好人尚且难受,病人怎受得了?你在衡阳还有什么亲戚吗?”
听完这些话,玉英姑娘眼泪又出来了。已经没有了主意的她绝望的回答:“来投靠的亲戚已经不知道搬到什么地方去了。同来时还有一个表哥,这年月兵荒马乱地,在路上又冲散了。他会到这里来汇合,但至今还没有消息。”
这个老中医是个善良的好人,但在战争逃亡的年代,穷人、病人何其之多,医生虽可以救死扶伤,但无力回天,何况他自己也要生活。他用眼神向玉英姑娘示意,你还是求求这位财主老爷吧!玉英无奈地又跪在了罗士坤的面前。这次她什么也没说,只用沉默的泪水诉说着一切。罗士坤能不明白嘛,他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他立即弯下腰扶起玉英:
“姑娘,千万别这样,快起来吧!真是个孝顺的好姑娘啊,就是神灵也会感动的。人在世上钱财是身外之物,何况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事。我看你也别难过,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全部花费由我承担。”
玉英姑娘又要磕头道谢,但被罗老爷制止了。玉英只得一再表示,欠下的钱今后一定设法归还恩人。但如何归还她已经不能去想,也无法去想。这个罗老爷的确是够精明细心了,真可谓是面面俱到。他安排玉英父女,在投靠的亲友住址附近的客栈住下,以便她表哥来了能找得到。又把浙江难民老乡张大婶及其孙女也安排到客栈住下,说是乡里乡亲相互好有个关照。这一安排把个张大婶也弄得千谢万谢,感恩不尽,连称:
“罗老爷,你真是好人、好人呀!菩萨心肠,救苦救难的少有好人。”
罗士坤在一切安排停当后,临走时又留下了五十块光洋,并声称过几天还要来看望。后来,他的确也来看望过两次。
日子总算暂时安顿下来了,父亲的病情也开始有点缓解。玉英一天天的算着日子,盼望有表哥的消息,但一切如同石沉大海渺无音信。难道他出了什么事情?她不敢想。他俩从小青梅竹马,稍大后,父母双方又作了许配。他们相互爱恋,相互依赖,但如今天各一方。
有一天,罗士坤又春风满面地来看望玉英父女。这次他带了许多战时难买到的食品,还给玉英买了一套秋装,给张大婶的孙女买了花布。这两家难民感恩载德自不用说,但玉英心里开始有些疑虑。世界上的有钱人为了积德行善,做点好事是有的,何况人性有善良的一面。但是,过分的热情是不是有所企图呢?但这种想法只在她脑海中一掠而过,她不敢深想,也无法不依赖罗士坤的帮助,只能是吃一节剥一节了。这时的谢老爹已经康复许多,而且能在屋中活动活动。忠厚的谢老爹不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由衷的感激,只会激动的说:
“罗老爷,您的大恩大德,我来世做牛做马也要报答你。”